白色恐怖知名虐囚遺址曝光!陳菊:這一代走過黑暗的路,希望下一代不要重複走過…

2020-12-04 13:11

? 人氣

監察院長陳菊(右)4日出席國際人權日主題特展 。(柯承惠攝)

監察院長陳菊(右)4日出席國際人權日主題特展 。(柯承惠攝)

「我個人承受的苦痛,在台灣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自由不是免費的,自由、民主都要付出代價……」今(4)日監察院國家人權日特展開幕,亦首度播映國家人權委員會造訪安康接待室、新店軍監、六張犁公墓等「不義遺址」之短片《行過黑暗之路》,曝光白色怖各種刑求、關押場景。監察院長陳菊強調,歷史應被紀錄、遺址應被保留,「這一代走過黑暗的路,希望下一代不要重複走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短片《行過黑暗之路》,曾於1979年因「美麗島事件」遭逮捕陳菊回憶,當年自己是在清晨遭捕,眼睛被綁著、手銬著、一路押送到知名「招待刑求大餐」的安康接待室。儘管陳菊主要受到的是精神折磨,其壓力依然巨大,在牢房裡的生活,「你看不到他們,他們看得到你」,就連睡覺也是隨時被注視,經過72小時疲勞偵訊後仍要天天被訊問,如今回到當年現場看著各種遺跡,陳菊仍嘆:「每天都要走這條路之好像苦路,像耶穌要被釘十字架……經過40年回到這邊,感受很複雜。」

20201204-安康接待室。(翻攝自《行過黑暗之路》短片)
陳菊回憶,當年自己是在清晨遭捕,眼睛被綁著、手銬著、一路押送到知名「招待刑求大餐」的安康接待室。(翻攝自《行過黑暗之路》短片)
20201204-安康接待室。(翻攝自《行過黑暗之路》短片)
安康接待室遺跡。(翻攝自《行過黑暗之路》短片)

1971年因「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遭羅織入罪、從馬來西亞到台灣留學的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欽生,也在參訪團隊裡。在新店軍監,陳欽生感嘆自己人生大半時間都葬送在綠島這小島了、也跟陳菊一樣捲入「二條一」唯一死刑,陳菊說,聽聞當年綠島獄方不願讓政治犯住2樓牢房,「因為看到海,太舒服了。」

陳菊於短片《行過黑暗之路》映後表示,她個人承受的苦痛在台灣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回到安康接待室時她其實沒有掉淚,但聽到陳欽生唱《母親在何方》這首歌,她被衝擊了:「這首歌我們都耳熟能詳,很驚訝他唱得這麼好的,他含著眼淚……」

陳菊知道,當年陳欽生被關押在綠島時,陳母自馬來西亞來台灣、再到綠島,路途遙遠、又只會講客家語,路途時實在不知經歷多少心酸才能見到兒子,也因此,這首《母親在何方》讓在場參訪者都哭了。

陳菊也聽過綠島「十三中隊」,是當年在綠島監獄遭關押、禁不起折磨、在獄中過世者的墓地,當時都是非常潦草埋葬、埋在監獄旁邊空地,若是有其他政治犯可以活著回家,出獄第一件事絕不是直奔碼頭,而是轉彎到墓地,「向十三中隊,向那些過世、長埋在那邊的孤獨靈魂,三鞠躬致意。」

陳菊強調,這些歷史的過程應該被紀錄、不義遺址應該保留,有更多理解與開放,才能讓下一代理解「自由民主不是免費的」,理解沒有人應該因為思想族群不同受到壓迫:「問我一生最想追求什麼,我希望所有人免於恐懼……這一代走過黑暗的路,希望下一代不要重複走過,他們走的是美麗燦爛、康莊大道。」

國家人權日特展將一路展至2021年1月24日,陳菊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展覽主軸為人權倡議歷史脈絡,主題包括人權公約發展史、人權保障、身心障礙者議題專區、影片展演等,盼透過展覽內容讓台灣社會認識了解台灣人權發展軌跡。

2020.12.04-監察院長陳菊(圖中)4日出席國際人權日主題特展 。(柯承惠攝)
監察院長陳菊(圖中)4日出席國際人權日主題特展 。(柯承惠攝)

而據展場資料,現場除了播映揭開不義遺址面貌的短片《行過黑暗之路》,也包括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欽生口述影像紀錄、舞蹈家蔡瑞月不畏威權壓力繼續創作、鄒族菁英受難者高一生歷史影像短片等,此外,也有白色恐怖牽連最多無辜民眾「鹿窟事件」調查報告節錄與照片展出,讓民眾更了解台灣曾發生的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