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痛心疾首指陳的重點,即是美國聯邦政府的無能和墮落。國家無法有效發揮照顧系統,卻把疾病歸咎於特定人群,認為他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史奈德於是認為,美國開國以來倡議的自由精神,並沒有反映在醫療政策上。「自由是能夠昂然獨立,但自由也是每個人彼此相連。」他援引《魔戒》裡甘道夫的箴言:「沒有知識,就永遠無法自由。」他強調作為基本人權的健康權,必須要有強大的公共衛生支撐;他也強調獲致真相,必須要有道德勇氣;最後則是把健康交還給專業判斷的殷殷叮囑。這和全世界人們此時同時憂心的:防疫政策在如此腐敗的政治底下還是否能讓科學主導(led by science),並無二致。
史奈德說的一點也沒錯:「正派的醫師試圖要讓某些環節變得更人性,卻都受限於整個系統。」「醫療專家主導的生理與心理領域,現在被營利專家攻占。當電腦可以決定1天要看幾個病人才有利可圖時,醫師就變成了工具。」作者分析的是醫療如何在工具理性底下失去人性,因此本書最後一個重點雖然還是「交給醫師」,事實上批評的還是整體的結構。拉長鏡頭來看:我們必須洞悉醫學理論的形成,以及臨床和公共衛生操作的本質,實際上也是一個社會過程(social process),會受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重力量的牽引。醫護人員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失去發言權,如何失去應有的保障,又要如何與整個社會協商、共謀福祉,是在這一章裡值得再細緻追問的課題。
本書的4個重點早已是社會醫學領域裡的陳詞濫調,但這些教訓由研究極權政治的史家提出,卻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正如書末所言:「歷史從未真正遠去。」他在書中關注的年輕人,也就是濫用類鴉片藥物的止痛世代,甚至沒聽過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情節,這不只是戰後教育的缺失。許多歷史在一味追求自由市場的環境下受忽略,甚至蒙蔽。隨著極端政治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多真相在科技物的操作下消失。本書雖難稱分析醫療政策的上乘之作,但在快速變動的政治和疫情下諤諤之士寫下的及時反思,體現了史家銘刻見證的專業責任。
為何這些基本概念,在這個時間點才讓人重新醒覺?或許是戰後喧騰一時的國際平等主義,無法預測到這個世界如此複雜的走向和民主制度的脆弱性,也或許還有更大的一股力量在驅使。熟悉史奈德動向的人或許猜得到,不久之前他才加入了Real Facebook Oversight Board,一個監督臉書運作的獨立社團。在這本書的最後,史奈德直指蒙蔽真相的社群媒體責無旁貸,也預告著他將繼續盜火,繼續探討如何才能讓我們獲致真正的自由。
*作者為香港大學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 總監、助理教授,本文選自《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4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聯經出版)推薦序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