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開始與杜普莉共事的卡德丹(Abdul Rahim Qadrdan)回憶說,巴米揚大佛遭炸毀後,杜普莉雙眼含淚走進辦公室,說道:「他們把大佛炸毀了。」
認識杜普莉已43年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Afghanistan’s National Museum)前館長馬蘇迪(Omara Khan Massoudi),回憶杜普莉那些年到喀布爾搶救阿富汗古物的過程,當時神學士政權想摧毀所有非伊斯蘭的文物,杜普莉於是協助博物館加裝32道金屬門,成功保護博物館的文物。
杜普莉說過:「文化尚存,國家永在。」(A nation stays alive if its culture stays alive),這句話讓馬蘇迪深受啟發,後來將它刻在博物館的石頭上。
創建阿富汗中心 死前掛念未完成計畫
為了保存阿富汗的歷史,杜普莉寫過5本書,並出版逾百篇文章與小冊。她於2006年創立阿富汗的「學術綠洲」:喀布爾大學(Kabul University)的阿富汗中心(Afghanistan Center),這座中心是阿富汗最大的圖書館與研究中心,收藏了超過10萬件一手與二手的史料,是阿富汗歷史研究的寶庫。杜普莉常說,創立阿富汗中心是為了完成亡夫的意願。
2007年,杜普莉創辦路易斯與南西.杜普莉基金會(Louis and Nancy Hatch Dupree Foundation),致力讓更多人知道阿富汗的歷史。她也推廣行動圖書館計畫,透過驢子的運送將數千本書帶到阿富汗的鄉村地區,讓當地民眾獲取更多知識。
杜普莉過世之前,儘管腿部受傷,心肺功能也不佳,她仍不願到美國接受治療,因為她還掛念手上沒完成的計畫:整理她所蒐集的上千張照片,包括她與已故的丈夫早年在阿富汗各地考古所拍的珍貴照片。
各界哀悼 「阿富汗就是她的家」
阿富汗中心主任瓦法(Abdul Waheed Wafa)說,杜普莉「強烈希望」向社會大眾介紹她1960年代與1970年代的阿富汗,當時的阿富汗尚未被蘇聯佔領,也沒受到神學士政權統治與美國入侵,她會說:「很多阿富汗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多美,不知道阿富汗鄉間有多美。」也因為這份對阿富汗文化與歷史的熱愛,杜普莉死前仍留在阿富汗,瓦法認為「阿富汗就是她的家」。
The incredible #NancyDupree devoted her life to #Afghanistan. It's important that her admirers help keep her Dupree Foundation thrive. RIP. pic.twitter.com/N9bZQFNQK1
— Bashir Ahmad Gwakh (@bashirgwakh) 2017年9月10日
杜普莉過世的消息一出,阿富汗政要紛紛表達哀悼,曾為人類學家,認識杜普莉夫婦數十年的阿富汗總統賈尼(Ashraf Ghani)稱讚杜普莉是「獻身於阿富汗歷史與文化的偉大公僕。」阿富汗前總統卡札(Hamid Karzai)在推特(Twitter)發文悼念:「杜普莉是阿富汗的忠誠女兒,她永遠離開了我們,願真主保佑她的靈魂。她花了數十年的光陰收集與保存阿富汗歷史與文物,儘管她晚年身體狀況不佳,但她因為無盡的愛而留在阿富汗工作與生活,阿富汗永遠感念她。」
Nancy Dupree, a loving daughter of Afghanistan, is no more with us. May God bless her soul. Nancy spent decades of her life collecting... pic.twitter.com/oyZF1W1joT
— Hamid Karzai (@KarzaiH) 2017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