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出身於台積電,梁孟松與當年的老長官蔣尚義,都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高階技術人才,這兩天在大陸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公司-中芯國際,演出一山不容二虎的戲碼,轟動兩岸科技產業。
人事的八卦往往最能吸引看戲群眾,但是不經意揭露的產業內部訊息,也許更有價值。梁孟松的辭職信,提到「只待」的DUV(Extreme Ultra-Violate, 極紫外光)光刻機,真那麼重要嗎?其中又是否指出了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的可能出路?
梁的辭呈文字中有幾項重點:
- 「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導致先進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不論美國打壓中芯的手段有幾種,但目的或結果顯然是拖慢中國的技術發展。
- 「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5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而這些成果是由我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日以繼夜、賣命拼搏得來的。」梁2017年11月到任,只花了2年不到的時間即取得技術飛躍,個人成就確實驚人,對中芯貢獻也確實巨大。
- 「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4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從晶柱、晶圓…到芯片,有幾百道工序,EUV佔了其中大約25%,所以,沒有EUV,肯定不能製造出5奈米以下的晶片,但反過來說,也絕非有了EUV就大功告成。
換言之,EUV是重要關卡,但不是唯一關卡,只不過美國現在掐住「這一段脖子」也夠了。
登高必自卑,觀察大陸的近來的宣傳,對於「先進的」5、3、2奈米技術,傳出暫時放棄的說法,而把28到14奈米稱為「成熟的」的工藝,全力發展,有望建立起完整的自有上下游產業鏈,至於介於其中的14奈米以下到7奈米的技術,沒說清楚。現在從梁孟松的辭職聲明中可以看出,大陸還在攻堅7奈米技術,至少中芯與梁孟松本人就沒有放棄。
這就解釋了為何美國選定中芯國際作為制裁目標之說,謠傳了兩、三個月之後才靴子落地,依據怪怪的理由「與軍方有關」顯然只是藉口,似乎美國在觀察中芯的技術進度─中芯衝得太快了!就像梁孟松的個性,才終於決定要拖慢它。
另一個理由,據說是中芯手中還有美商的訂單沒有交貨,所以不像制裁華為可以一刀見骨,還留有餘地:屬於「美國隊」的廠商供貨給中芯,要得到美國商務部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