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德國大選》眼看極右派步步崛起 難民心聲:彷彿回到1932年納粹崛起前夕

2017-09-25 08:00

? 人氣

25歲敘利亞難民納烏拉斯,在難民營住了2年後得到德國庇護,並找到翻譯工作。(美聯社)

25歲敘利亞難民納烏拉斯,在難民營住了2年後得到德國庇護,並找到翻譯工作。(美聯社)

德國國會大選24日投票,總理梅克爾連莊第四任,執政聯盟也將繼續以基民盟(CDU)和社民黨(SPD)為主幹,各界將關注重點放在成為國會第三大黨的「另類選擇黨」(AfD),另類選擇黨的激進反移民政策也讓德國上百萬難民十分憂心,未來在德國的日子只會更加艱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日前訪問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他們在德國居住數年,已漸漸把德國視為自己的家,當難民問題成為大選核心,他們如何看待德國政黨和大選走向?

德拉爾(Derar Rashid),25歲,來自敘利亞,現就讀德國漢堡大學

走在街上,你幾乎感覺不到這裡正在選舉。2016年美國大選時,連在敘利亞的親戚都會討論。德國這場大選好像只是個形式或遊戲,沒有真正的辯論和競爭,每個人都認為梅克爾會當選。

在這裡,政治人物跟人民的距離很遙遠。難民融合是選舉的焦點,但沒有任何候選人有具體的計畫,因為沒有人真的知道「融合」的意義。

你會覺得他們好像在衝浪,只擦過表面,沒有接觸真正的問題。難民問題打開了一扇門,讓德國人民開始質疑國內的貧富不均,有些人真的很需要幫助,但政府沒有幫忙這些貧窮階級。當這些為了生活努力掙扎的窮人看見難民吃好穿好,後者當然成為代罪羔羊。

梅克爾不完美,但她對難民敞開大門的舉動會被載進史冊。德國的年輕人思想開放,梅克爾處理難民的方式贏得了他們的心。其他歐洲國家都關上大門或遮遮掩掩,只有梅克爾始終開放難民進入。當時我人正好在匈牙利,我想,她救了我的命。她贏得選舉的話,也是為了歐洲樹立新典範。

美國已經不再是學習對象了,當人們問起自由在哪裏,你會告訴他們:「去德國看看吧。」

難民展示自己帶在身上的梅克爾海報。(美聯社)
難民展示自己帶在身上的梅克爾海報。(美聯社)

艾里(Eli Wael Khleifawi),31歲,來自敘利亞,「回饋柏林」活動發起人

主要政黨都只想保持政治正確,陷入無意義的攻防。但右翼人士更懂得基層人民的心,他們很害怕,認為外國人正在淹沒德國、伊斯蘭教會掌控德國。

與其刻意避開討人厭的政黨如AfD,我認為政治人物應該面對右派的論述,告訴大眾那是錯誤的,告訴大眾不需要害怕。與其用看待外星人的方式看待難民,我認為應該多看看他們如何努力創業、努力融入社會。

你還可以感覺到傳統的「東德」和「西德」界線更明顯了。東德人民覺得國家忽略他們的經濟發展,難民又更進一步把他們逼入絕境。就算是在柏林市,你只要看到AfD的海報,就知道你踏入了東柏林的範圍。

我真希望我的德文不夠好,這樣我就看不懂那些海報。我在德國住了2年,覺得氣氛越來越緊張,很多難民都在煩惱右派的事。柏林開始出現口頭衝突,柏林之外的地區還有出現肢體衝突。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