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觀念只是從實踐得出的暫時假設,最多是方便分析的起點。而且不同觀念必須相互競爭,沒有任何特定觀念或理論可以占據神聖的制高點。觀念和期待的效果不合,必須修正或捨棄觀念。 以此檢驗兩岸, 兩岸多少都受制於傳統的主權觀念:堅信世界上有這麽一種「最高,絕對, 獨立, 和排他」的所謂主權。 不幸, 這是法學和政治學家的杜撰。 歷史上及事實上從未存在。 尤其是所謂「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最多是用抽象觀念取代事實。 觀念不確,也非事實。 最重要的是達不到我們的基本追求。 與務實要求, 南轅北轍。還有,很多國際法學家喜歡說:國家的法律要素是土地,人民,政府,實際的控制。所以,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只是在觀念上下定義,與實際上國家正常運作,能否保障台海和平,完全是兩碼事,不是「務實」關切實效的取向。
3. 兩個名稱不同的觀念,如果效果相同,與一個觀念沒有差別。 所以, 什麽中國不行,中華可以;統一不對, 統合才可; 自主自治不要,主權獨立才要等等。通通只是以抽象觀念庸人自擾,連「務實」的邊都沾不上。
4. 沒有什麽脫離脈絡的真理。再絕對的真理也必須與時俱進,放在當前的情況中檢驗。不受檢驗的真理,日久也會成為歪理。上面所提到的「主權最高,絕對,獨立,排他」,就是長久被人傳頌的歪理。至少是已經喪失能量的理論。
5. 手段為了達到目的,必須能夠產生預期的實際效果。所以, 連邱義仁都說只有瘋子才會主張獨立。有些台灣人在期待什麽? 如果獨立,就能和平相處,安居樂業? 答案不待稚童而知之,何況是博士多如牛毛的檯面人物。如果沒有期待,朝野上下在等待什麽? 這不叫「務實地解決問題」,這叫不知如何解決問題!
怎樣務實地解決僵局?
官方版:
首先,停止那種恐中仇中的文宣,然後小心辨別被自己多少煽動產生的民情,避免陷入以自己建搆的「民意」, 進一步強化「主流」民意恐中和仇中的偏見和判斷。這種惡性循環,很像社會心理學家刻畫的群體意見容易走偏鋒 (polarization) 的傾向。其次,建立研究如何打開兩岸僵局真正的專業團隊。團隊必須容納及鼓勵不同角度及意見,選任至少各佔一半成員代表不同觀點。我曾經參加過與十幾位兩岸專家的座談。座中黃光國教授掏出一本大陸出版的研究論文集,要知道有沒有人看過。結果是全場鴉雀無聲。所以,官方的「務實地解決問題」,大都是言不由衷,自欺欺人而已。尤其是涉世未深的覺青,當檯面上的人物說要負責帶你們走向更為康壯的大道,聽聽可以。但必須聽其言而察其行。如果某種高質量的客觀建議由此產生,當局可以從研究的建議裡, 展示對議題的熟悉,對談的誠意,立場的靈活。不要自認「溫和理性」,卻自嘆對談無門。誠心改變那種「絕不」的姿態,否則當然蓬門「絕不」會為君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