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22日在台北一場公開演說中,暢談中國經濟轉型及金融改革的挑戰與機遇。現場有提問指出,近年來台商感到在中國的經營難度提高,是否意味中國對台資的政策已經調整,成思危四兩撥千斤地答道:「在我看來,ECFA的阻力並不在大陸方面。」
素有「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的成思危22日上午以「中國大陸新經濟週期未來十年的挑戰與展望」為題,應邀在《天下經濟論壇》發表演說。主持人《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在演講後進行訪談,問及近年來中國外資有逐步減少的趨勢,國際財經界也出現「中國利用外資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的說法;其中不少台商反映,近年來在中國的經營環境較為嚴苛困難,是否表示中國對台商採取新的政策?
面對直率提問,成思危巧妙回答:「在我看來,ECFA受到的阻力不是在大陸方面。」引起全場莞爾。他引用前副總統蕭萬長的話說明中國現階段的外資政策,表示為了經濟升級,中國必須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不可能拿著錢來的人都歡迎」。
他更提醒台商,過去找市長拉關係的傳統作法已經行不通,「市長現在都比較小心」,台商對現行體制必須有正確的認識。
成思危早年隨家人遷居香港,卻在16歲時隻身返回中國。吳迎春在訪談中以「叛逆少年」形容成思危這段經歷,表示最近台灣和香港也有類似的「叛逆少年」發起社會運動,希望成思危給予建議。
成思危回應表示,他在16歲時回中國,確實是受到左翼文學影響;年輕人容易激動、受影響,他建議所謂「判逆少年」,逆境不沉淪、順境不懈怠,但只有在過程中成熟起來的人才能成大事,否則就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