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北京對台動武,美國學者籲建立「危險區」策略因應危機

2021-01-07 18:10

? 人氣

報告提到,數十年來中國通過軟硬兼施方式試圖達成統一,但台灣人民似乎更堅決要維護他們的獨立生活方式,因此中國越來越強調其軍事選項,過去兩個月來在台海展示武力的程度是近20多年來前所未見,「儘管一個侵略或恫嚇行動或許並非迫在眉睫,但它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雖然有美國決策者及評論人士主張美國應該提供台灣正式的安全保證,但「這種保證如果沒有強大的防衛作為後盾,將成為廉價甚至極其挑釁的空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此,報告提出幾個政策建議,首先是強化美國在東亞的基地基礎設施,降低美國駐軍的脆弱性及中國以地區性戰爭來阻止美軍的行動。

其次,美國必須協助台灣以不對稱方式作戰,台灣應該將其有限防衛資源用於取得大量移動性飛彈發射器、武裝無人機、水雷,組成一支能夠在一小時內部署到任何灘頭的部隊,後面有能打游擊戰的上百萬後備部隊支援;五角大廈也可以採取一些作為,例如捐助台灣一些武器彈藥、擴大與台灣的聯合訓練來加速這個轉型。

第三,報告建議,美國應該強化在台灣附近或甚至在台灣的軍事存在,五角大廈應該維持海軍在地區近乎經常性的存在,作為展現美國決心的信號,即便那可能大部分要依賴小型水面軍艦。美國也應該考慮在台灣部署地對空及反艦飛彈,如果台灣自身再加上美國的在台海附近的飛彈設施都不足產生使台灣成為禁區的火力,「這些部隊不僅能夠在戰時提供額外的發射人力,也可以作為美國威懾中國侵略的拉警報裝置。」

最後,報告認為美國必須與潛在夥伴接觸,例如增進與日本、印度及其他歐洲民主盟友的協調,以便增加衝突時得到協助的可能性,雖然這麼做效果有限,但它仍然可以提高中國在估算上的複雜性,因為中國必須為此侵略行動付出更高代價。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ke Hunzeker)說,美國在台海面對的挑戰也像徵美國在整個印太地區面對的挑戰,那就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只是台海情況更為嚴峻,它特別具有危害性(pernicious),如果美國要在台海發生危機時介入並遠程投送軍力,還必須應對中國反介入及區域拒止能力的挑戰。

研究威懾理論的亨澤剋星期二在全球檯灣研究中心的「台海安全動態」播客中指出,威懾理論最重要的兩個層面就是「能力」與「決心」,它不僅包含「你能做你說要做的事」,還要讓對方知道「你會做你說要做的事」,因此無論是美國還是台灣,要防範中國的侵略行為並達到威懾中國的目的,就必須發出信號展現出願意為此威懾付出代價的能力和決心。

2018年曾就台灣的傳統威懾態勢發表過專書的亨澤克說,威懾中國也有風險,那就是中國決策者可能對美國受眾、菁英和士兵,甚至是台灣自己,是否願意為此威懾付出代價有所懷疑,「只要中國決策者對台灣或美國願意付出那些代價有某種程度的質疑,威懾就會被置於不穩定的基礎上。」

隨著中國在台灣周邊軍事活動頻率增加,美國也持續派軍艦通過台灣海峽。12月31日,兩艘美國飛彈驅逐艦麥凱恩及威爾伯號再次航行台灣海峽,也是2020年美國軍艦第13度作此航行,美國海軍稱,船艦航經台灣海峽表明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

不過北京當局對此表示反對,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稱這是美艦在「炫耀武力」、「挑釁攪局」,並稱此行徑「對'台獨'勢力傳遞錯誤信號」,解放軍時刻保持高度戒備,隨時應對一切威脅挑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