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韓研發核武器和導彈技術也有相似背景,北韓認為中國這個盟友自「改革開放」以來開始資本主義和平演變,並且同北韓的宿敵美國和南韓修好。
北韓首次進行核試驗時就說,擁核「完全是針對美國的侵略威脅,是為了保衛北韓的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安全,也是為了防止在北韓半島發生新戰爭」。今年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驗後,北韓官方媒體指責中國黨報和帝國主義勾結,惡意地譴責北韓;還指責中國和美國保持一致,強化對北韓的遏制。
承諾不先使用核武
中國擁核後一直實行所謂最低限度核威懾戰略,並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專家分析認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意味著中國核武器部署數量更少,預警程度更低。
但要保持低限度的有效威懾,能夠在敵方第一次核打擊後實行有效反擊,中國一直在發展「精幹有效」的核武力,即提高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可靠性和突防能力。具體措施包括修建被稱為 「地下長城」的數千公里長的部署核武器的地下隧道網絡,以及發展潛射戰略導彈。
面對美韓聯合軍演和外部軍事壓力,北韓多次聲稱要對美韓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甚至核打擊。這表明北韓一方面試圖用核武器彌補對美韓在常規軍力的弱勢,另外一方面降低使用核武器門檻讓敵手不敢「輕舉妄動」,加大有限核武的威懾力。
去年初北韓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後發表聲明,只要北韓主權不受侵犯,北韓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5月北韓領導人似乎改變了先發制人的策略,表示北韓是「負責任」的「持核國家」,說只要敵對勢力不用核武器攻擊北韓……北韓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國專家認為這是北韓面對國際制裁壓力在核問題上的緩和信號。但許多南韓專家認為北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表態和他們堅持發展核武器的根本立場沒有什麼不同。
許多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現在讓北韓棄核已經不可能,建議各國接受一個擁核的北韓。復旦大學的國際問題專家沈丁力就說過,如當初沒有力量能夠阻止美國,中國,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取得核武器一樣,現在有關國家也要適應同一個擁核的北韓和平相處。
美國前北韓人權特使萊夫科維茨敦促川普政府同中國談判,放棄美國北韓戰後支持南韓領導下實現北韓統一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