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論論西方的生活作息。七日一休是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傳統,為了紀念上帝七天造人的「安息日」,在這一天上述宗教的教徒都應該感念上帝的慈愛恩典而休息來修行。這麼廣大的西方世界的七日一休的作息,起源於共通的宗教信仰。因為涵蓋人數太過眾多,七日一休的規範很容易就成為ILO的國際勞動基本規範。
七日一休的勞動規範,沒有文化信仰的隔閡,又有勞動安全衛生學的背書,早已在全球社會紮根了。但是,「週休二日」卻沒有這樣的宗教文化背景支持。
共產主義的哲學指導者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的勞動理想是上午勞動,下午釣魚、散步、寫書、閱讀、唱歌、跳舞、喝酒、娛樂。按照馬克思的理想,我們來設想一下供應鏈要怎麼設計:
馬克思下午要「閱讀」,那麼要有多少作者專業利用上午時間來來寫文章呢?書籍要在上午印刷,分送完畢。馬克思下午要唱歌跳舞,姑且說利用公共廣場,上午維修即可;但是,體面整潔、款式新穎,足以應付每日社交的紡織、服飾業的業務量恐怕不是上午的勞動可以解決的。馬克思下午要喝酒,酒店又不能下午勞動,所以要在公共廣場喝酒;酒品的採收釀造和食物的製作,都要專業勞工在上午完成,否則馬克思就成了剝削其他勞工充實生命力的萬惡資本家。
試想,這些假設有可能做到嗎?如果堅持一個「上下一體的生活作息秩序」,連馬克思都難免要剝削其他勞工的愜意生活,更遑論以外貿為基礎的蕞爾小國台灣呢?
「上下一體的生活作息秩序」是一個統治者過度簡化的統治權濫用的社會幻想。連名震東亞的明治天皇在「改陰曆為陽曆,接軌西元紀年」時,都要面臨民眾「以後連父親祖先的忌日都會混淆」的強力反彈,最終以「西方科技大量導入,利大於弊」來說服社會大眾,成功西化維新。
蔡總統的「一例一休」有「利大於弊」的說帖嗎?連「七日一休」都無法全部落實的台灣,縮短2個小時的法定工時,完整一天的休假,就能夠說服全國人民容忍生活秩序的改變嗎?就算企業能夠順利地調派人力,排班在星期六日的婦女,中小學校能夠也排班來上課帶她們的小孩嗎?!
本文特別以立法精神為主題,請蔡總統及對策者重新反思「一例一休」的初衷,不要落入數字迷思,任意將「週休二日制」與「一例一休」畫上等號,以恢復到「週40小時工時」的初衷即興利與民,共創經濟了。
*作者為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臺北市商店街區商圈總顧問團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