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的焦點人物,除了總書記習近平,莫過於留任政治局常委呼聲不衰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至於他能否留任,除了黨內的掣肘,也在於習近平是繼續借重他,還是顧忌他。
其實,不用等到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光是王岐山8、9月間的動態,就夠讓外界看得目不轉睛,滿地找眼鏡了。這當中,存在著從黨內到海外的明槍暗箭,但王岐山在刀光劍影中,卻展現出強韌的鬥性。
當然,王岐山這股鬥性,如果沒有中共官媒全力幫襯,是有可能施展不開的。也因此,習近平可能在背後力挺,一直被認為是王岐山一次次化解「失勢」傳言的支撐力量,儘管也有人懷疑。
習近平想讓王岐山留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傳言,並非一天兩天,早在2015年間,這個傳言便在北京政壇流傳,且未隨著時間而消弭。
從中共18大到今年7月的4年8個月間,王岐山共在人民日報發表6篇文章,除不須署名發表文章的習近平外,高居政治局常委之冠,所受待遇之高可見一斑。
今年5月起,出身國安系統的中國大陸海外富商郭文貴,接連對王岐山爆料,內容橫跨金錢與權色,被認為是黨內反王、甚至反習勢力在海外借殼發動的權鬥。看似針對王岐山,實則劍指習近平,意在拉下王,讓習的反腐熄火,大挫習的銳氣。
但一個多月後,中共頭號官媒新華社7月間接連發表3篇反擊郭文貴的長篇報導及專訪,在時序接近北戴河會議的情況下,為王岐山澄清、或者說王岐山展現鬥性動用官媒自清的意味,不言可喻。
北京一名政治觀察人士告訴中央社記者,王岐山這種待遇,連「總理只能當一屆」傳言纏身甚久的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得不到,「你說誰在挺呢?」
但8月上半月北戴河會議過後,王岐山受到的埋伏依然不斷。從微信到外媒,接連傳出他不再續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不送花圈,被解讀成北戴何會議後失勢;9月初更有人放消息,說他已罹患肝癌末期。
然而,王岐山展現出十足鬥性。先是選擇性地親臨中共前高官安志文的喪禮;接著一週內接連到湖南視察、在北京頒獎、參加自己已故老丈人姚依林100歲誕辰紀念會。連3度高調曝光,再讓外界見識到他闢謠的能耐。
其中,中共中央特意為姚依林誕辰舉辦高規格的紀念會,且動用李克強這個黨內第2號人物出席講話,被認為是不尋常之舉。這也許有著習近平的力挺,也許有著王岐山自己的權勢。
更不尋常的是,連訪問北京的外國政要,也要找上王岐山。9月20日,在「經過請示」下,王岐山得以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隨後更傳出,美國前白宮首席顧問巴農(Steve Bannon)9月中訪問香港後,便轉往北京密會王岐山。
此外,習近平是否百分百地挺王岐山,一直有人持不同看法。主要在於,習近平幾近大權在握,且要繼續集權,如何容得下一個同具威望,甚至威脅自己,且把中紀委掌管得有聲有色,讓官員聞之色變的王岐山?
也因此,從8月中以來傳出的中共十九大入常名單中,王岐山多半不在列,接替中紀委書記的人選則一致指向了習近平的愛將、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
前述觀察人士說,習王的關係貌似「主從」,實為「盟友」。習栗的關係,基本上就是「主從」。若只講權術,習近平找信得過的栗戰書接替王岐山,也說得通。但這就不容易解釋,王岐山為何能得到比李克強還高的闢謠禮遇。
有人說,中共十九大入常名單裡,王岐山是最大的變數。也許,中共黨內正在拔河,習近平心裡也在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