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29日上午發布教育部長人事,由現任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接任。吳思華隨後在政大舉行記者會,說明自己對12年國教、調整大學學雜費及其他教育政策的理念。他表示,台灣的高教與國教都面臨問題,希望以自己的專業尋求共識、解決問題。
由於政大下屆校長尚未選出,因此吳思華將於8月1日先接任代理校長,依校內規定指定代理人之後,最快於8月4日正式接下教長職務。
吳思華在記者會中證實,自己在幾天前接獲行政院長江宜樺的邀請,出任教育部長一職,「經過幾天思考便欣然接受」,願意接受此一挑戰。他表示,教育是自己的志業,幫助年輕人學習成長、找到人生舞台是他的理想,願意在教育部承擔此一責任,把這些事做得更好。
吳思華說,現今台灣的高教與國教都面臨問題與挑戰,需要更大耐心和精緻設計尋求妥善安排;自己是念管理出身,遇到問題會先理性分析,理解每個不同的人對問題的看法,而在過程中找到共識,他會以自己的專業找到現今教育問題的答案。
管理學院出身的吳思華擔任政大校長8年,他在記者會中表示,自己的學術專業是創新,台灣正面臨轉型期,從製造經濟到創新社會能否順利轉型,人才培育是重要關鍵,他也希望能在教育部長的職位上幫助台灣社會完成轉型。
儘管政大一向以人文科學研究著稱,法政、文史等在國內學術界具有一定地位,但吳思華在記者會中一再強調,擔任教長後最重要的思考,是學術研究如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連結。他更以學者洪蘭日前所寫關於以色列發展的短文為例,強調學術研究應該與社會發展所需結合。
對於前任教長因論文醜聞下台,吳思華表示,在學術界衝刺論文數量之際,社會各界更應該反省,研究的議題與社會經濟發展是否有直接連結,科學研究應有更強的在地關懷,投入例如解決土石流、海沙屋、原住民等問題。
吳思華也以掌舵多年的政大為例說,他一直期許政大「做唯一而非爭第一,做特色而非拚排行」,希望各大學在研究上不要衝數量,未來會透過相關行政辦法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