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美國人總是非常的「熱情」,而德國人卻不苟言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在德國生活多年的美國人Courtney Tenz談了她的體會。
在德國生活了10多年之後,我覺得我已經很好地融入了這個社會:我的熱情,也就是對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滿懷熱情的程度下降。在德國生活的美國喜劇演員多伊爾(John Doyle)在他的《Don't Worry, Be German》一書中也描述了這種狀況。
美國人喜歡用最高級形容詞
與德國人所不同的是,美國人對任何事情都非常熱情。例如美國人在餐館吃完披薩之後會滿腔熱情地贊賞說:「這是我迄今吃到的最好吃的披薩」。但是德國人或許最多表示:「這個披薩味道不是很差。」
美國人的極端熱情和德國人的不苟言笑不僅表現在語言表達上,而且也反應在表情上。我在大學授課時,學生們的表情就令我心痛。在美國,我的學生聽我講課時會不時地對我微笑點頭示意。所以當他們沒有注意聽時,我會立刻看到。但是在德國,我講一小時的課,所有學生全都面無表情地盯著我,周而復始。
在德國,微笑可能有負面的含義
有一次我停下來,問他們是否聽懂了。其中一個學生說,沒有露出微笑是對人尊重的表示。他說,在德國微笑也可以被視為是一種侮辱,是在質疑我的講師權威。
如果我在談一個嚴肅的題目時學生們在笑肯定不合適。然而我上的是北美文化課,是一個很輕鬆的課題。我認為學生是完全可以笑一笑的。然而面對著這些似乎不會被任何事情感染的聽眾講述我家鄉的歷史,只能讓我有種怪怪的感覺。
我渴望得到積極的反饋。研究結果表明,與其它姿態相比,微笑可以觸發最強烈的情緒。這是美國大腦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對我的授課報之以微笑,以此表明我的講課可以為他們學有所用,而不是僅僅表情嚴肅的認真聆聽我講述美國歷史。
笑一笑,十年少
聽音樂會時的情況也是如此:台上燈光閃爍,載歌載舞,台下觀眾直挺挺的站立猶如木樁。即便是音樂聲震耳欲聾,德國人也會滿懷敬意地洗耳恭聽。 但是對陌生人報以微笑他們卻不是那麼在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德國人平時對微笑很吝嗇,而且他們從不會對著陌生人微笑。只有在特定的場合和對特定的人他們才會露出微笑,而且是真正開心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