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把拜登的內閣官員特別是國安團隊在參議院聽證會上的對華強硬表態不要看得太嚴重,認為應該更多關注他們的實際行動。因為美國歷屆政府上台伊始一般對中國都會表現得很強硬,很大程度上這是他們要向美國人民表達不會對共產政權妥協。但在過一階段後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會緩慢或快速地軟化其強硬立場,甚至有可能和中國走向「蜜月」。川普政府幾乎是唯一的例外,然而即使是川普,也在初期強硬後有所緩和,後來就算打貿易戰,也和習近平「惺惺相惜」,不願對後者惡語相向。從這個角度說,拜登政府現在表現出的對華強硬言辭不讓人奇怪,特別在考慮美中關係的情形下。
可問題或許正出在這個強硬抗中的共識上。拜登政府的對華強硬不只是像歷屆政府一樣,簡單為顯示立場,因為拜登本人做過歐巴馬時期的副總統,且長期在參議院從事外交工作,對中國事務熟悉,不像川普這樣的政壇素人不了解政府的運作和外交事務,上台後有一個熟悉過程;他的多數內閣成員也是歐巴馬時期的閣僚,和中國打過交道,甚至是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設計者,因此,在目前的大氣候下,拜登政府的對華強硬,不能僅僅以新政府上台之初慣有的表現來認知。鑑於拜登政府對民主和人權的立場及堅守價值觀外交,北京和拜登政府的衝突,可能比人們想像的要提早發生。
拜登政府的對華外交有務實一面,它推行人權和價值觀外交也不會像川普政府後期,將矛頭公然對準中共和習近平政權,要切割中國人民和中共的關係,改造(實際是)顛覆中共。但拜登政府會進一步強化對中國的人權和價值觀外交,打民主和人權牌,其人權外交會更具韌性。布林肯已公開表示,拜登當政後,會將民主和人權擺在對華政策的關鍵位置,並在這些問題上更有力地回擊北京。因為如果美國要「站在強勢地位上與中國接觸」,那麼除了實力之強,就是價值觀之強。拜登在選勝演說並在就職演說中兩次提到,美國要以榜樣為力量,而非僅僅用力量的榜樣。
這個榜樣的力量落實在對華關係上,莫過於推行人權和價值觀外交,讓中國民眾重拾美國民主的信心。雖然美國在政府交接期出現了國會騷亂一幕,讓美國的民主燈塔之光在全世界有些暗淡,然而民主和人權外交依然是美國對待專制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最好「武器」,有如布林肯所言,拜登政府會在人權和價值觀外交上對北京實行「強硬的預防性外交」,如聯手民主國家制定國際貿易的人權規則和規範,同北京公開討論中國的民主和人權問題,加大對受迫害人權的個案救濟等。
對中共言,以它現在的實力,是不太擔憂美國在民族國家的地緣政治層面對中國的圍堵和遏制的,因為這樣反而會強化它在中國民眾中的民族利益維護者的形象,提升其合法性,從而掩蓋政權本質的反民主反自由反人權。這也是川普政府聲稱切割中共和民眾關係,然由於它實際打擊的是中國而未達到該目的的原因。但民主人權和價值觀外交點中的正是中共的死穴,後者最害怕的就是給人民自由的政治權利。人權和價值觀外交會喚醒大眾被中共殘酷鎮壓,以及因表面的抗疫成功對官方宣揚的極權體制的「優越性」的某種認同,而蟄伏的對民主和自由的向往。
可想而知,雖然拜登政府明言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但北京會無法容忍華盛頓對中國民主和人權的強硬要求,在這方面將遲早產生激烈交鋒。
*作者為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