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08課綱第一屆的學生,我不禁要罵素養題這概念荒唐。它想讓天下學子知道,學會這些內容能有很多用途,順便藉此達到考試引導教學的效果;但是忽略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是每一科都要務於精熟、駕馭它於生活,不是的!完全沒有必要強加全面的專業在每個孩子身上,更沒有必要把考試用的知識,和生活所需的技能混為一談。否則,認真苦讀、但腦筋轉得不夠快的孩子怎麼辦?有些人基礎還無法扎穩,就要期許他們有職人的態度與能力。長久下來,對國家的總體競爭力反而是種傷害。
當考試都不從課本出題時,我們認真聽課還有用處嗎?回家認真讀課文,是否也只是形同追逐段考成績的虛名,而無法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所謂內含修養,才應該是素養一詞的本意。但是如今素養,只追求外表符不符合潮流。戴上「素養」的帽子,一切正確無比,似有深度,問題其實是把更簡單的知識變得複雜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杜威曾經指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坊間有多少透過「素養」斂財的人,實在有辱這個詞的高雅!
總而言之,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今讀教科書而無法應試,教育也達不到修身立命的功效,主觀的主事者們難道都無愧於聖賢嗎?希望離課本、修養越來越遠的素養,不要悖離「成就每一個孩子」的初衷,用如同黑洞的廣度與深度,害慘、累慘了學子與老師!
*作者為高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