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難題,是組裝的人力成本大增。不像撲克牌固定一副52張,每一款桌遊的卡牌和配件數量都不同,有些特別講究的日本桌遊,甚至連盒子一打開,哪些東西放在右上、左下或置中都有規定。過去用的外包手工僅須重複黏貼紙盒即可,如今組裝難度增加,且須對桌遊有一定熟悉度,他們只好改做一貫廠,自備組裝,員工瞬間從20人增加到40人。
第三個難題,才是技術層面。例如桌遊的代幣(token),往往是以厚達0.2到0.4公分的紙板製成,從印刷到裁切,都得花心思克服。
「幾年下來,我們的員工多了一倍;以前做包裝紙盒,一單下10幾萬個很正常,桌遊下1萬個就算大單了!」賴悅寧坦言,這都是轉型付出的代價。
10年轉型!新事業已占營收4成
然而,他們也得到了豐碩回報。台灣桌遊做出心得後,眼看日本桌遊文化更興盛,富綱5年前赴日參展,從桌遊展、包裝展到販促展都大受歡迎,第一年就接到日本大創的全球大單。
如今,桌遊卡牌合計已占業績約4成,創造第二條成長曲線,總營收也較轉型前成長5倍。因為桌遊團隊的天馬行空,而「不得不嘗試」的各種特殊素材和技術,如使用壓克力油墨、等級更高的防刮油等,也已反過來應用在其他產品的包裝盒。
「以前我們是做包裝,現在做的是產品本身,自我要求要更高!」賴金盛總結,10年轉型,讓他們提升了台灣桌遊的競爭力,也提升了自己的競爭力。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撰文/蔡茹涵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