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拉克、敘利亞、烏克蘭到俄羅斯,世居倥傯鼎沸,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內外都受到責難,認為他的危機因應過於保守消極、猶豫被動,有虧全球超級強權最高領導人的職守。歐巴馬再過兩年5個月就要卸任,目前看來,2017年1月20日入住白宮的新主人,很可能會是美國第一位女總統,這位真正的「女強人」將如何調整美國外交政策?
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從政至今最顯赫的資歷,就是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之間擔任美國國務卿,縱橫捭闔國際政壇。近來她對美國外交、國際政局頗多著墨,甚至有意無意與歐巴馬劃清界線、互別苗頭。鑑往知來,想預測她當上總統之後的政策走向,最可靠的依據就是她對當前重大議題的觀點與可能作法。
一道劃不清的界線
美國著名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副主席米勒(Aaron David Miller),曾經在多位民主黨與共和黨國務卿任內擔任中東事務顧問,他認為希拉蕊如果早在2009年就入主白宮,在外交工作上,雖然作風會與歐巴馬截然有別,但是實質作法恐怕不會有太大差異。
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期津津樂道「精明實力」(smart power),強調外交工作、發展援助與軍事實力同樣重要。與歐巴馬相比,她對外交政策更具熱情,更熱中於和各國領袖拉近關係、操弄外交手腕、更在意美國的強權形象;雖然不至於窮兵黷武,但是會比歐巴馬更願意用兵。
然而我們不能忽略,希拉蕊4年國務卿任內與歐巴馬合作愉快,可見兩人的世界觀所見略同,對於美國的應所當為也有共識。兩人都是折衝斡旋的高手,不是意識形態的改造者。兩人都是精明、務實的中間主義者,胸有成竹,步步為營。
伊朗核子爭議
歐巴馬與希拉蕊對伊朗問題各持己見。希拉蕊主張繼續強硬制裁,歐巴馬比較願意與德黑蘭接觸。希拉蕊要求伊朗完全停止濃縮鈾工程,歐巴馬則願意適度讓步。然而如果希拉蕊是總統,有鑑於軍事行動(美國或以色列)是萬不得已的選項,她的伊朗談判政策應該與歐巴馬相去不遠,先以讓步換取臨時協定,再尋求最終協議。
以巴和平談判
歐巴馬對以色列的政策頗多批評,希拉蕊必須顧及2016選戰,不敢大鳴大放,尤其是近來的加薩之戰。另一方面,希拉蕊與以巴和談的幾個關鍵人物交情深厚,也更能夠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打交道。
不過對於如何完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各自立國的「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希拉蕊恐怕很難另闢蹊徑。納坦雅胡與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互不信任,雙方在幾個核心爭議上各說各話,連臨時協議都不可能達成,因此希拉蕊的繼任者凱瑞(John Kerry)只能嘗試要求雙方擱置核心爭議的大部分細節,先斡旋出一個「架構協議」(framework agreement),但是儘管如此,還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