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初始,台灣在疫情可控、台股屢創新高下一片欣欣向榮。但國民黨內部可從過年期間就沒閒著,馬英九屢次嚷嚷要蔡總統向中國主動釋出善意,那邊洪秀柱又趕緊表態沒有要選黨主席,但要路線大辯論,朱立倫則忙著東風聽牌,韓國瑜與趙少康的「雙人舞」第一首曲子都還沒完就開始互相踩腳。國民黨上上下下「熱鬧滾滾」,頗有一堂和氣之貌。
然而,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民黨在歷經2018年地方選舉大勝、2019年總統初選分裂、2020年總統選舉大敗後,國民黨有志之士開始擔憂不久前的歷史將再重演,而這次的主角從韓國瑜「暫時」換成了趙少康。
打從趙少康「橫空出世」以來,他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媒體焦點,而正職其實是「媒體人」的趙金童也在媒體面前如魚得水,猶如放大版的「少康戰情室」。而支持與批評的文章也層出不窮,但筆者此次想從趙少康代表的意義著手。
一位三十年前叱吒台灣政壇的「外省菁英」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攻佔媒體版面,也曾豪氣萬千籌組新黨,誓言改革與拯救中華民國。但突然轉換跑道,搖身一變成為知名主持人,與政壇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這樣的人物突然回到國民黨,還「似乎」受到熱烈歡迎,使得趙少康信心滿滿,又是選主席,又是選總統的漫天喊價了起來。
我們不禁想問:「國民黨所代表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不用國民黨人回答,從黨名來看,前頭有「中國」的國民黨心心念念的是「中國」這個海市蜃樓。但時至2021年的台灣,這樣的政黨就顯得尷尬與左支右絀,尤其在絕大多數台灣人都不會自稱為「中國人」的現在,洪秀柱等人的「堂堂正正中國人」讓仍有心爭取多數台灣選民支持的國民黨候選人們坐立難安。一方面「中華民國」猶如神主牌,在黃復興父老鄉親面前一個字都不可動,否則下場如于北辰將軍這般。另一方面,在中國高層對於台灣問題已沒有耐心的前提下,「中華民國」也沒有絲毫存在的空間,也就別說一廂情願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了。
多年來,在基層第一線感受到台灣民意巨大轉變的國民黨中南部民意代表們,時有呼籲黨中央乾脆改名做「台灣」國民黨。不過,身在台北養尊處優的「層峰們」總是以「這不是討論的重點」輕輕帶過。而正是這樣的蔑視態度與脫離現實,使得立場較為本土的「台灣國民黨們」對於趙少康這般與國民黨沒有直接關聯的人物能以『救世主』之姿空降黨部,流露出種種憤慨與無奈。
在正常的國家,政黨之間因為不同意識形態而相互競爭是民主政治做的常態。但在不正常的台灣,台灣人民無法容忍任何一個政黨與中國這樣專制極權的國家眉來眼去,這不僅是政治與意識型態的問題,同時更是生活方式與未來願景的實際問題。
1919年10月10日,中國國民黨在上海法國租界正式誕生,經過百餘年的各種大環境的變遷仍延續至今,憑藉的是掌握大環境民心所向。然而這個黨已經面臨命運的十字路口,一條是跟隨台灣人民的康莊大道,一條則是通往地獄的紅色大門。接下來,且看國民黨人如何面對靈魂的終極拷問了。
*作者為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