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日公布了一份「烈士褒揚令」,內容是去年夏季與印军在加勒萬河谷冲突中一傷四死官兵的姓名資料與事迹,這就標誌著中印之間在川普時期一系列邊境衝突到此已經徹底結束,因此北京可以把原本嚴格保密的傷亡細節公諸於世。本月中印雙方在漫長的秘密談判後,終於達成了「緩衝共識」,雙方各自從各前線爭議駐軍區,調走了大批常備部隊。可以想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雙方相互保持低調克制的態勢還會繼續下去。在拜登上任後一段時期內印度不論是陸上還是海上,大概不太可能很快再次成為遏制中國的急先鋒。
最後一個印太戰線中的主角也是中國傳統的死敵,就是戰後長期與中國互相視為假想敵的日本。而日本周邊局勢在最近3年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劇烈變化,使得日本對東北亞乃至於對華的整體政略都有了重新的評估。2018年後原先劍拔弩張對抗的兩韓發生了根本的和解,文在寅與金正恩相互擁抱的身影,乃至於後來也跟著下場的川普等人態度明確,這無不讓永田町的政治家們心驚肉跳。
參考上世紀柏林圍牆倒塌到兩德全部統一總共不過只花了11個月不到,兩韓有無可能突然宣布在一年內統一,這3年來始終是東京千代田區內國會議員與大臣的心病。而一旦兩韓突然統一,整個朝鮮半島就會不可避免在地緣政治上成為一把從中國指向日本的利刃。為了提防這種在外部環境上對日本的安全極端不利的情況發生,兩韓和解後的安倍政權乃至於現在的菅內閣,3年來都被迫與北京高度親善。
2020年東京奧運因疫情被迫延後到今年,成為安倍首相下台前的遺憾。現在誰也無法保證到今年夏季東京奧運就能順利舉行,日本政府對於東京奧運如期舉辦的在乎,比任何情況下都更迫切需要周邊各國的合作。而菅內閣目前管制疫情的情況並非得力,就更不可能在此關鍵時間得罪中國,跑來擔任遏制中國的離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ing)。
蓋適時扶持該區域弱勢的一方做為代理人,以平衡對手的大國崛起,這是傳統英美海洋帝國在國際關係上圍堵與對抗強大對手,所採取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的思維。但畢竟先要有該前沿地帶有可資利用代理人的存在,是以攻勢現實主義用以遏制敵對強權興起的前提。在中共今年七月建黨百年前,而現在就算拜登政府仍想要重啟印太戰略,也找不到夠份量的合適執行者,而一個欠缺扈從者與代理人的更長電報,現在看來更像是一個老鼠要去貓脖子上掛鈴鐺的天才構想,也不過就是美國相關幕僚作業的一紙空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