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0日拜登(Joe Biden)就職美國總統以來,拜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及美國多位政界重要人士已經多次就中國問題表達強硬立場。2月19日,拜登在「2021年網上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向其盟友表示,「必須共同為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作凖備」。
「美國、歐洲和亞洲如何一道努力,確保和平,捍衛我們的共同價值觀,並且促進太平洋各地的繁榮,將是我們進行的最有重大影響力的努力之一。同中國的競爭將是激烈的,」拜登稱。
人權問題是拜登政府目前在中國議題上多次提到的一個話題。與習近平的通話中,拜登表達了對中國當局在香港的鎮壓、在新疆侵犯人權的行為和對台灣等地越來越強硬的態度的關注。而布林肯則在與楊潔篪通話時指出,美國將持續為人權及民主價值挺身而出,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
對此,王毅在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在這些問題上不會讓步,稱中美應「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內政」。
「希望美方能夠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民族尊嚴和發展權利,停止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治制度的抹黑詆譭,停止縱容甚至支持『台獨』分裂勢力的錯誤言行,停止在香港、新疆、西藏等中國內部事務上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他表示。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也「無意輸出意識形態」,並提出可以與美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三個國際社會眼下最緊迫的任務上進行合作。
「(中美)雙邊都是在過招,都在呼籲對方優先作出讓步,」宋文笛對此指出。
溫度差背後的鴻溝
針對王毅的發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回應表示,這反應了北京一直以來「逃避對其掠奪式經濟操作、缺乏透明度、未能尊重其國際協議以及打壓普世人權方面譴責的慣常模式」。而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則另外向記者表示,美國視其對華關係為一種「強勁的競爭」。
時殷弘認為,王毅的講話為中美關係畫出了底線,且顯示中國不會率先讓步。宋文笛則指出,王毅的講話中沒有作出具體承諾,在中美缺乏互信的情況下,美國也沒有理由率先作出單邊讓步。
兩名專家均認為,中美關係目前很難有所突破。「美國現在頑固得很……兩國要想有所突破,現在最容易的其實是恢復幾個月來實際上已經停頓的較為高層的外交溝通,兩國元首已經打過電話了,但這是最容易的,其他的都很難,」時殷弘表示。
宋文笛則指出,中美關係好轉仍有可能的突破點。「拜登高舉價值大旗而這個議題又是中共紅線所在,所以不太容易從價值議題和治理議題上找到共同點,主要突破口可能是尋找共同透過多邊機制促進經濟復蘇,以及高層互訪。前者屬於共同利益,後者累積互信,」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