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民國86年)的京都議定書與2015年的巴黎協定相繼問世,國際社會越來越清楚人類文明必須面對氣候變遷,積極尋找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減少排碳並降低環境污染,友善環境就是保障人類永續生存。自2015年起,聯合國氣候峰會提出「2050年零碳排」的呼籲,至今已有約70個聯合國成員提出在2050年或2060年做到零碳排的宣示。要做到這點,國際能源署IEA也給出建議:未來全球供電需朝向「再生能源與核能並行」的方向發展。歐盟綠色政綱、美國拜登政策、中共當局等均認同要持續推動乾淨能源發展,包括接受核能與再生能源並行。我國目前雖不是聯合國的成員,但身為地球的一份子,2050年「核綠並行、零碳必行」是必得面對的重要存續課題。
回顧歷史,1986年4月發生車諾比核災,同年9月民進黨創立,民進黨身為反對黨,馬上拿車諾比核災大力反對蔣經國十大建設之一的核電廠,導致從1985年核三廠啟用後,至今35年來台灣沒有新建核電機組可運轉供電。從1985年核能發電量佔比台電發購電約360億度電=52%,至今2020年核能發電量剩下314億度電=13%,核能發電量毫無成長,逐漸被增加的發電總量稀釋佔比,換言之,台灣三十多年來的用電成長都是用火力發電補足,堪稱「點燃台灣,用肺發電」,縱然每支煙囪與車輛都合乎環保法規,但總量是實在增加,使空氣品質難以改善。
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後,大力推動非核家園能源轉型政策,2017年將原有六部核能機組一度關閉至僅餘兩部機組發電,迫使大潭天然氣發電廠必須在中油維修供氣管線的同時運轉發電,從而引發815全國斷電事件,根本國安危機。民進黨政府爾後緊急啟用核二廠上線供電,經濟部頻發文宣稱備轉容量超過10%,台灣並不缺電等口號安撫民怨。然而即便百姓用全民公投要求廢除電業法限時非核條款,表達續用核能的多數民意,民進黨政府仍舊堅持不改施政方向,「廢了電業法也不會續用核能」,堅持「非核、減煤、增氣、揚綠」,要用有碳排的天然氣與不穩定的再生能源取代核能與燃煤。
如此施政卻有基本邏輯問題:要換車,應該是先買到新車才把舊車淘汰,如今急著關閉核電廠,才來嚷嚷恐要缺電,必須建造新天然氣接收站,那豈非一開始推動非核家園時毀藻礁就是選項?難道自始至終,民進黨都在堅持「點燃台灣,用肺發電」?
從經濟部能源局公開統計數據可知,縱然民進黨政府卯盡全力建設再生能源,2020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僅151億度電(佔比5.4%),不僅低於2019年的154億度電,縱然把因水情欠佳而短缺的30億度水力發電補上,也遠低於預期規劃的250億度電(佔比全國供電9%)。再者,若扣除水力發電,可發現「非水再生能源」發電量在2016年到2020年共四年時間增加約60億度電,相當於每年增加15億度電,然而非核家園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需發電一年600億度電(假設用電成長不變,則2025年用電需求約3000億度),代表未來四年內的再生能源建設均速必須達到現在的30倍,否則將無法補上450億度電的差距!看看2019年底開工到現在的離岸風電也只做了0.13GW,距離5.5GW的目標還有大把距離,加上每年用電需求成長約50億度電,令人擔憂台灣未來供電是否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