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與他國不同 災難捐款並未排擠一般捐款
觀察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現況時,余孟勳首先將台灣的非營利組織分為3類,第1是綜合型,多是台灣大型的非營利組織,其資產與收入皆高,如勵馨基金會;再來是資產型,大部分由財團支撐,其資產高但收入卻偏低;第3是積極型,許多收入來自於政府的補助款,且必須在1年內就必須消耗完該年的預算。
余孟勳也揭露了台灣非營利組織於2010年至2012年的收入狀況,其中發現2010年至2011年總收入成長近20%,可能是因為日本311地震時,台灣人捐了62億。一般來說,如果當年有大規模的災難捐款,會使其他非營利機構的收入減少,不過透過分析卻發現,台灣沒有發生此現象,也就是說,儘管在發生大規模災難時,捐出了不小的金額,但也不會減少一般性捐款金額,反而是災難性捐款會激發對於一般性捐款的金額。
漸凍人協會行政費用高達30%
此外,先前對於紅十字會行政費用過高的爭議,對於非營利組織的後勤行政費用到底要占多少比例,余孟勳則表示,其實後勤行政成本主要分為2類,第一是行政費用,如員工薪水、房屋租金等,再來是募款費用,如勸募相關費用。根據Clarity Navigator的調查,找出全世界最多人追蹤的前10大非營利組織,大部分的後勤行政成本都超過10%,而漸凍人協會甚至高達30%。因此,余孟勳認為,若要求台灣的非營利組織的行政成本為0%是相當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