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的哈佛之路 勇於做自己

2014-09-09 17:04

? 人氣

凌晨4:30的哈佛圖書館。(取自網路)

凌晨4:30的哈佛圖書館。(取自網路)

美國哈佛大學每年在中國大陸錄取的學生人數不超過7名。但這些天之驕子並不是功課最頂尖的,或是最聰明的,而是最有特色的。他們有高昂的服務熱誠,勇於「做自己」,在平凡家庭的背後,每個人都有動人的故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據《中新社》報導,擁有香港上市公司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的陳啟宗、陳樂宗兄弟,通過家族「晨興基金會」,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億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106億元),創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

哈佛大學決定將學院易名為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以紀念恒隆已故創辦人、陳氏兄弟的父親陳曾熙。哈佛大學表示,這是該校首次因慈善捐款為一個學院更名,此前有哈佛甘迺迪政治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是為紀念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而命名。

今年7月15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與妻子張欣也向哈佛捐款1500萬美元,引起網民熱議。不少人提出質疑,國內致富的房地產商為何助學國外而不選擇中國大學。潘氏夫婦解釋說,助學對象是在世界一流大學就讀的中國貧困學生。由於捐款不斷,數字驚人,全球知名的哈佛大學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資料顯示,美國61%的SAT(相當於美國聯考)滿分學生被哈佛大學拒絕;2010年北京理科狀元曾遭哈佛等美國11所名校拒絕,中國民眾不解並質疑美國名校錄取的標準。2014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峰會8月在上海中學舉行,與會的哈佛中國區招生官威廉斯(Kanoe Williams)對外界的好奇給出答案,「我們要找的是”有趣”的人。」

威廉斯女士說,申請哈佛大學並不存在A+B=C的成功公式,關鍵是要「做自己」。哈佛希望招收的學生為人友善,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學校是好學生,在社區是好成員,但不是「老好人」,而是性格開朗,學業成績當然是重要的考核部分,但「我們只會把你的成績放在你們學校的背景下來看,不會與其他學校、國家作比較。」

你也許想不到,在中國飽受民眾批評的城管人員,因努力兼具工作性質特殊而被哈佛錄取。33歲的成都人暴春,2003年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畢業,通過公務員招考進入成都市城管局執法分局工作,2007年到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班就讀,畢業後返回原職,成為稀有的「哈佛城管」。他對《華西都市報》說,「其實我被哈佛錄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城管局工作中城市管理的經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