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98%能源仰賴進口,能源政策經常受政治因素影響,經濟部能源局應該保持文官中立,全面檢視國土氣候地理條件、比較各式發電的優缺點、並考量能源發展的多樣性,審慎規劃台灣面對國際競爭的合理電價;而非一味順應「非核家園」這種冠冕堂皇卻曖昧不實的口號,國人常邏輯不清地混淆「核能」與「核武」!什麼是「非核」?核能運用在核子醫學工程上,能檢驗重大疾病、造福生命的延續,極少有人會質疑照X光、核磁共振、咖瑪雷射刀...輻射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卻無端懼怕核電!其實一項科技能普及,它的安全性已被妥善把關,我國對「核能」常識與認知教育可謂極端不足!
核能運用在供電技術上、安全性必須通過極高規格的規範,包括核電廠設置的地理位置、工程條件、測試、營運、維修規範...皆要比一般電廠更加嚴格;隨著各國政府對核安高規格把關,發電、送電、輻防等各種標準作業流程、公共安全規範逐年提昇,因此愈新的核電廠為因應公安建置成本會愈來愈高。一個運轉的核電廠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總署最嚴密的公共安全管控,遇到任何狀況皆需回報,且每年會定期派國際代表至運轉中的核電廠稽查,台灣目前有運轉的核電廠雖然只有三座,但在世界核電廠聯盟中的運作表現排名一直維持在前五名,是國際核能電廠界的模範生。
核能發電的系統整合設計監造與人才培育是一項專精的學術領域,在台灣已歷經五十年以上的發展傳承,要毀掉一個一甲子才得以建構訓練完整的專業工程體系非常容易,幾乎就在主政者的彈指之間。核能發電曾經名列台灣十大建設之首,在四十年前聯考的志願榜中,「清大核子工程學系」曾經是名列前茅的志願,是上一世紀許多懷抱科技夢的莘莘學子志願榜中選擇的人生志業。
過去國內三座核電廠的設計監造皆由美、日等國工程師主導,我們的工程師只能旁觀,掌握不到核心關鍵要領。核四的建造肩負國人主導設計監造的任務,儘管興建過程命運多舛經過三次政治性的停工又復工,又得面對種種的糾舉、修正,工程人員的自尊自信面臨多重挑戰與考驗、歷經一關又一關的改善與突破,層層的運轉測試,耗資2838億,終於要營運了,又被譏為拼裝車!何謂「拼裝車」?科技的整合如同iPhone是由不同廠家各式零件組裝完成,一個偌大的核電廠當然也會用到歐、美、日等世界各國的精良設備,為何國人自行主導監造的核電廠就得被批評得一無是處!
核電低碳且成本低廉(1度電低於1元台幣),試想核四運轉發電,不僅可將營運獲利進一步投資在綠能、乾浄能源或再生能源的研發上,達成美好家園永續能源的願景,或者也能加速某些人「不要核電」的願景;或許還能將建廠所累積的「know-how」技術經驗輸出;以南韓為例,他們發展核電幾乎與台灣同步,現在已經技術輸出沙烏地阿拉伯建造第一座核電廠!反觀核四因為「非核家園」這句看似完美的口號,被當初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因選舉考量而「封存」了!「封存」幾乎又是一個新發眀的詞彙,人民可以質疑電廠的安全性,就像日本在福島事件後關閉所有核電廠重新檢驗,但事後又依法一一重啟了五座。一個幾乎可以運轉的電廠瞬間被「封存」,讓許多核電專業人才志氣受消磨,「封存」不表示「擺爛」,這些機具難道不用日常保養維護?堅守崗位、戮力維護資產的專業人才被說成「冗員」,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