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是台商會的名譽會長,是住在東莞最久的台灣人,台灣人社區當中私下公認的有力人士,又是《台商》月刊的編輯。我等他開完會,等一下我們要一起吃飯。他把我領進台商辦公室的「展覽室」。展覽室牆壁上掛滿了大幅照片,都是歷任會長和來訪政府高官的合照;一張張桌子、檯子上面擺滿了精緻的花瓶、瓷盤,各界人士送這些東西來表彰台商協會對東莞經濟的貢獻。
我後來才了解,這一間展覽室是東莞台商和當地官員之間緊密關係的華麗「門面」。他們以各種方式表現這種關係,有時候很煩瑣,有時候很齷齪;前者譬如舉辦花瓶敬贈儀式,儀式之後繼之以有燕窩、魚翅、各類海鮮等菜餚的宴席;後者如宴席之後去三溫暖、卡拉OK「續攤」(去卡拉OK玩,一般一開始都是叫十幾個小姐出來排排站,讓男性客人挑選,選出來的小姐就是男客今天晚上的「伴」,要陪他喝酒,唱歌,有時候還有其他)。台商和官員進行這種交誼,交換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台商、港澳商因為其原來所在地工資調漲或是政府實施環保的新規定,所以把工廠搬到這裡來繼續賺錢。官員呢,官員要的也是錢,方式是台港澳商把每年營收的一部分交給當地稅捐機關,要不就是直接賄絡官員,讓官員批准工廠擴建或對違反勞動法規的案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種互相利用的關係能夠成立,主要是依靠源源不絕的溫馴農民工勞動力。在把台港澳商吸引到珠江三角洲的種種因素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低薪勞工,這一點當地高幹太清楚了。2008年,當地勞工就業局奉命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這些官員頓時不知所措。他們當然希望農民工賺的錢要讓生活過得去,但是如果照新規定付給工人加班費,多年來的官商同盟就會受到影響。大部分農民工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常常連續幾個星期沒有休假,一個月所得不過幾十美元。這就是工廠那些經理要的。一次採訪中,東莞本地一名女性勞動官員笑著對我說:「我們必需確保我們的客戶廠裡有工人,不用給高得不合理的薪資。我們對他們的要求要合理。」
春絲(音譯,Chun Si)企業皮包廠製造的皮包在沃爾瑪(Walmart)有銷售。這家企業一開始是設在澳門,十年後鑒於工資上漲,於1990年遷廠到大陸。這個期間,有成千上萬的港台澳廠商和他們一樣因為原所在地工資上漲而遷廠到中國,其中大多數落腳在珠江三角洲。春絲皮包在珠江的西邊,也就是深圳和東莞的對岸,開了兩間工廠,一間在珠海,一間在中山市。中山市這一間距離中山市種滿棕櫚樹的美麗市中心大約45分鐘車程。珠海隔海與南邊的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相望,而現在的澳門已經變成全世界的博弈聖地外加洗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