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雲翔認為,北京顧客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美式速食連鎖店的一切,他們享受的是中國版本的美國文化與速食。在美國,速食店是忙碌人士充饑的地方、或低收入人士的家庭餐廳。但早期在北京開設的速食店顯然並非如此──人們要花不少錢在速食店用餐,而且逗留的時間亦較長。
本土化策略
隨著時間過去,肯德基的洋速食不再新鮮,文化意涵日漸弱化。肯德基取得持續成功,它的本土化策略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周鴻承博士說:「肯德基餐飲文化中,不斷對產品進行口味的中國化調整,不斷推出適合國人口味的新產品,如骨肉相連等產品概念。」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2011年報導,肯德基中國分店的菜單約有50款選項,遠比美國本土的分店要多。除了經典產品老北京雞肉卷,肯德基也推出粥品、油條、煎餅、飯食等。
不過,本土化策略需要恰到好處。周鴻承說:「堅持炸雞,漢堡包等經典產品形像,使得歐美風產品與內地本土產品保持差異與距離。」
步下神壇
中國肯德基為百勝餐飲集團帶來豐厚回報。肯德基及必勝客以內的中國業務,一度貢獻百勝餐飲集團營業利潤的一半(百勝去年分拆中國業務)。
百勝在中國業務營業利潤每年都上升──直至2012年為止。肯德基身陷「速成雞」的食安醜聞,翌年營業利潤暴跌26%。
扎考爾認為,食安醜聞固然為肯德基帶來沉重打擊,但企業本身也有不少問題。「他們(百勝)在中國變得富裕,他們停止創新、停止作出不同嘗試,脫離中國兩個世代的新顧客。」
喜喜說:「以前肯德基高高在上,吃一次會回味很久……(現在)有錢了,出國會看到別的世界,可能就覺得這個肯德基從神壇下來了。」
隨著收入上升,中國消費者追求品質更高、更健康的食品,美式速食顯然不能再完全滿足要求。另外,本土品牌也異軍突起,希望分速食市場的一杯羹。
扎考爾認為,肯德基近來有不少舉動──例如試驗臉部識別的付款系統、推出「超級APP」──努力吸引年輕消費者,是正確的方向。
肯德基在中國曾是現代化的標誌,步下神壇後要怎樣走,就要試驗管理層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