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式風情打頭陣,是阿布達比高明的行銷策略,對法國政府而言也正中下懷。美聯社(AP)指出,法國近年開始削減海外文化推廣單位的經費,如語言學校(Lycée Francais schools)等等,轉向民間商業品牌,試圖以精品、飲食和藝術等更生活化的角度拓展影響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法國代表史戴分尼尼(Laurent Stefanini)解釋,法國外交部近年看準國內精品和飲食,大力發展軟實力,以法國奢侈品巨頭如開雲集團(Kering)和路威酩軒集團(LVMH)為例,兩大集團旗下知名品牌如古馳(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聖羅蘭(YSL)等等,2016年全球總銷售額就超過580億美元(約1.75兆台幣、台灣2016年GDP的1.5倍)。
「以前是用軍隊征服,像拿破崙一樣(Napoléon Bonaparte),現在不一樣了,」史戴分尼尼說:「大型企業和機構都在出口自己,商品本身、藝術收藏和生活方式都成了外銷產品。」
對土地貧瘠、人口稀少,近年又因油價下跌陷入財政困窘的阿布達比來說,法國文化的極高聲譽,顯然是吸引海外遊客、搭上「文化觀光」和「藝術觀光」列車的絕佳助力。
跳脫歐美視角 找出藝術普世性
但是,阿布達比羅浮宮還抱有十足雄心,他們想要的,遠非複製一座法式美術館這麼簡單。
負責策畫全館的計畫負責人名叫卡尼爾(Jean-Francois Charnier),儘管也出身自法國博物館組織(AFM),他卻一再強調,阿布達比羅浮宮不想侷限在法式美學或歐洲美學,希望以嶄新視角述說歷史,從西方以外的觀點了解世界文明。
卡尼爾指出,館內許多收藏都是向鄰近海灣國家或借或買,一組西元1世紀製造、從麥加(Mecca)出土的石頭用具和金屬製殯葬用品,是從沙烏地阿拉伯旅遊與國家遺產委員會(SCTNH)租借來的;一組上千年的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古銀幣,是從阿曼國家博物館租來(the National Museum in Oman);約旦古文物部門也大方贈送了一尊雙頭人石像,至少有8000年歷史之久。
阿布達比羅浮宮網站介紹,除了廣納各地藝品,該館陳列方式也有所創新,館方捨棄了依地域國別分類,將同一時期製成的各大洲文物一齊並列,如一尊來自巴基斯坦犍陀羅王國(the kingdom of Gandhara,約西元前1500年至西元535年)時期的菩薩立像,與西元2世紀的羅馬演說家塑像並列時,就可看出兩者衣服的抓皺方式相同,見證了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並帶來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period)的歷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