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運用工具、改善流程,這些過去一直都在做,但現在更重要的是整個生態系統轉變成非線性、扁平化的產業結構時,設計師、顧客及終端消費者這些端與端的角色進來,希望創造更高的價值,又會槓桿出什麼不一樣的可能性?」
去年初,因為疫情而加速推動數位轉型,詹婷怡因緣際會認識一些紡織新創技術,萌生想把自己所鍾愛的文創,和所擅長的數位轉型專業做結合,希望協助紡織業重塑數位生態系統。
侷限想像力、欠缺生態系 紡織業將受到嚴厲挑戰
她認為,過去產業的界線與界限都太僵固了,蘋果以前做電腦、現在做數位產品,它算是製造業嗎?從來都不是;Google算是服務業嗎?它難道沒有製造嗎?所以以後的產業競爭優勢並不存在現在產業鏈裡的一環,而是一整個生態系統。
「傳統紡織產業解構的同時、新的生態系也正在建構,跨業包括文創、影視、設計、品牌時尚等等,不管法規或是所謂的智財領域,進而到跨業的整合,都是我可以幫助紡織業的地方。」
根據最新出爐的《紡織數位化政策白皮書》,歐美品牌去年導入數位工具的比例不到 5%,但預估今年將成長到 30%以上,2025年預計全球服飾品牌導入數位的比重將超過 80%以上。不管是數位布片、3D打版軟體、數位協作平台,都讓更有效的生產變成可能,減少成本、縮短流程、降低庫存,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讓國際化和在地化能同時發生。
「數位轉型的趨勢是不會回頭的,」詹婷怡語重心長的說,「過去業界很常受限於自己擅長的項目而侷限發展的想像,沒有整合能力、欠缺建構生態系統的能力,也較不願意協力合作,在未來將會受到嚴厲的挑戰。」
通過成立一個協會,詹婷怡希望協助紡織業跨界到文創和科技,或是媒合紡織製造和軟體科技,以民間的角度協助產業創新更多的商業可能性。
「因為不管是新經濟或是數位經濟,台灣的能量都在民間,」詹婷怡樂觀的說,「政府最好的作法就是把環境做好,儘量讓企業有更多的合作,讓在地化的文化元素,能夠在國際化的共通語言、平台、載體上開花結果,『亞洲數位時尚中心』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