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政策世紀之辯:繼續「戰略模糊」還是改採「戰略清晰」?

2021-05-08 13:00

? 人氣

「之所以大家現在關注這個話題,是因為在台灣海峽的嚇阻力正在減弱,人們正在尋求快速且簡便的解決方法,」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S)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對BBC中文表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重申「戰略模糊」

在圍繞兩個方向的討論中,最近一周多位美國政府官員直接觸及了這個話題。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印太政策協調員坎博(Kurt Campbell)在一場討論會上表示,他認為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認為保持台灣一定程度的現狀符合兩國最大利益。

「我認為所謂的戰略清晰有一些重大不利面,」他指出。

上周四(4月29日),美國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出席參議院舉行的「全球威脅」聽證會。期間她被追問道,鑒於近來有呼聲要求美國改變「戰略模糊」策略,如果做出改變,北京與台灣將會有何反應。

美國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
Reuters
美國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出席參議院舉行的"全球威脅"聽證會時表示,如果美國放棄"戰略模糊",台灣可能將變得更傾獨立。

「中國會認為這會帶來極大不穩定,這會加強中國認為美國決意遏制中國崛起的看法,包括使用軍事力量,這可能會導致北京在全世界範圍內咄咄逼人地破壞美國利益,」她回答稱。

她還表示,如果美國放棄「戰略模糊」,台灣可能將變得更傾獨立。

「台灣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在走向獨立方面變得更加強硬,尤其是他們正在看到香港發生的事情,我認為這是一個逐漸增長的挑戰,」海恩斯表示。

一天之後,蘇利文雖然沒有正面表示對「戰略模糊」的態度,但他強調,拜登內閣的立場與兩黨在幾十年前樹立的美中政策共識保持一致。

他還指出,美國希望台海關係保持穩定,「沒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動」。

「模糊」與「清晰」之間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本屆美國政府真正拋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的可能性極低。

「這兩個概念不應該被認為是零和遊戲,」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教授表示。

「從一邊(戰略模糊)到另一邊(戰略清晰)實際上是有一個範圍的,拜登從模糊往清晰走了一點,但沒有太多。這樣做是為了應對北京對台北構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

葛來儀指出,採取「戰略清晰」可能會導致台灣受到攻擊,而這是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嚇阻來避免的狀況。曾銳生則認為,「戰略清晰」還會導致未來的台灣政府明確美國方面的計劃,因此台灣會魯莽行事,「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或政府可以承擔得起這樣做的後果。」

坎博在本周提出,要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最好的方式是「向中國傳遞一個外交與美國國防創新相結合的綜合信息」。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目前還在醞釀當中。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表示,在他們有成形的政策表態之前,這一階段的言論更多是在「試溫」。

「在10月前後出台國家安全策略之前,都只是放風聲和試水溫,他們強硬一點比軟一點好,強硬預留的餘地會更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