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28公投日子的越來越接近,政府儘管宣布不會提對案,但卻對於公投案的出手越來越重,其中最是明顯的莫過於對於三接案的動作頻頻。從原本的安撫策略到如今的環團選邊站、誘導同室操戈,甚至政府先貼梗圖再由網軍帶風向,這早已不是當初說好的溝通再溝通,而是到了啟動獵殺政敵的規模。尤其是在「三接外推案」提出後,政府更要求側翼對公投領銜人與該團體展開了無差別式的攻擊,幾乎恨不得將其從這個世界完全抹除。
問題是,這些帶風向或是被帶風向的人似乎忘了件最關鍵的事,三接外推案至始至終根本還沒有進入環差,所有的說法、數據亦都未經過法定確認與專業公評的程序。換言之,政府只是單方面拿出個在地圖上大筆一揮的「構想」,再發動文青式宣傳與缺電恐懼,就要公投發動方和全民妥協埋單,這是多麼鴨霸的動作啊!粗暴的程度,甚至比當初導致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辭官的三接環差案,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執政黨何以為「保三接」到了如此不擇手段的地步,說穿了並非是真的為了環境,而是想挽救當下正岌岌可危的能源政策。眾所皆知的,政府已規劃了2025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要達20%的目標,屆時將會有大量的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併入電網,但又因為這些間歇性能源的不可控性,所以需搭配相當數量可接受快速調度的天然氣機組當作備援。另一方面,基於非核家園政策,使得既有的天然氣機組必須移去弭補核電退役後的供電缺口。尤值得注意的,無論是增設離岸風電還是核電除役,首先衝擊的都是中部以北的供電安全。於此三項加乘的效果及其後續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擴建大潭燃氣電廠及確保其供氣穩定的第三接收站,便成為政府手上最後也最重要的一張險牌。
退一步來看,其真正癥結是現行能源轉型政策在缺乏專業支持下的躁進而行。正如歐洲商會所警告的:「台灣能源策略的策劃與建置欠缺跨部門協調,加上公共建設投資量能不足,始終面臨無法承載大量再生能源;此外,台灣欠缺獨立市場監管機制,以允許綠色能源交易之公平市場競爭的環境。」簡言之,當下政府只盲目追求綠能硬體裝設量的成長,卻長期輕忽了相應制度、電力系統與電力市場思維的變革。其猶如一班已到失速邊緣的列車,卻仍繼續加速,往著有大規模停電/限電的高風險未來一路衝去,這實已不是單靠增設燃氣機組就能解決的。
猶如比爾蓋茲在最新著作中即表達了,他對當下全球正為了減煤卻大量改用燃氣而感到憂心,這豈更不利於2050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若依據經濟部過去所釋出的資料,2030~2035年間我國將繼續增設七台1.2GW級的大型燃氣機組;2050年時在二種研議中的務實情境下,屆時仍有高達一半以上電力是來自以燃氣為大宗的化石燃料,這已與全球淨零碳排的發展趨勢明顯背道而馳,更非環保人士或多數民眾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