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臨界情急的臺灣經濟骨鬆症

2021-05-26 05:50

? 人氣

自此之後,臺灣再也見不到有任何足可以稱得上「國家級」公共基礎建設計畫,當然更看不到有任何可以端得上世界舞台的公共基礎建設計畫,自此亦可想見,臺灣再也見不到國際性資本或國際團隊還會熱情來臺灣「參與競爭國際標」了,益發讓臺灣的國際能見度黯淡褪色,也斷送了臺灣持續「國際接軌」機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一同時,臺灣公共基礎建設支出GDP占比則已急遽萎退到個位數7%以下,占政府歲出預算比例再也難得見到有孫運璿時代的35%份額蹤跡了;尤有甚者,特別是2000年後,祇要有任何年度公共基礎建設預算其能超過2,500億元者,就已經會被主管官員拿來盛稱是「近十數年最高公共基礎建設預算支出」年份。

前總統李登輝。右為陳水扁。(新新聞資料照)
在李登輝指導下「政府採購法」實施,乃至陳水扁掌政鎖國之後,公共基礎建設事項開始進入「瑣碎零散化」,「院長級建設裂化為部長級建設乃至局長級組長級建設」。(新新聞資料照)

衡量國家先進性與未來性的雙元指標

所以過去這廿年間,在臺灣已經極其難得可以再看得到類似當年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任何「國家級」公共基礎建設事項的出現了,更遑論有類近於經國先生創導十大建設雄心魄力的「世界級」建設項目跟得上來。

今天在歐洲先進國家之間,早就已經有了一個「用公共基礎建設態勢狀況」來衡量「國家先進性與未來性」,即國家經濟未來升級進步潛勢能耐的論述指標:當一個國家年度公共基礎建設的GDP占比,連續十年以上都能夠超過20%,則各該國家的經濟發展成長速度,必然會領先前茅於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且其在科技及產業經濟的創新性與創導力,都將遠遠凌越於其他任何國家。

今天在全世界格局中,最新近也最鮮明亮麗的例證,正就是「中國崛起」。

基建狂魔成就了中國第一工程霸權地位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的第十年開始,以創造更大更廣內需市場為政策願景目標,每年度公共基礎建設的GDP占比,幾乎全數高達22%以上,已然是全世界最高占比國家;對照來看,同一時間的臺灣政經情勢,正是社會仇富反商民粹最張揚、綠衛兵極囂張階段,也正是臺灣年度政府總預算案匡列歲計公共基礎建設支出,遽降劇減階段,難怪兩岸經濟國力對比,出現了升降態勢截然相互對換新格局;中國改革開放前期與後期的兩岸經濟依賴態勢根本就是截然不同,先是中國依賴臺灣拉動,近十數年,則是臺灣對內對外經濟都越來越高程度一面倒依賴中國。

正因為中國每年度公共基礎建設GDP占比悉皆高達22%以上,所以也就理所當然地成就了當今之世中國「全世界基建狂魔」的盛名。

中國比肩超越美國霸權的立基根柢

在箇中,最典範也最彰著的是: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與高速公路網基礎建設,已然讓中國能夠短時間順利快速達標的超世界級《脫貧計畫》及快速擴張之中的《一帶一路倡議》,實質加速了中國之能夠大步邁向足可比肩,甚至於很快超越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領袖國家」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