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搞文化的鄭麗君成了促轉先頭部隊

2017-12-13 18:30

? 人氣

鄭麗君(左)和潘文忠(右),在國會被藍委要求說出蔣介石對台灣的正面貢獻。(郭晉瑋攝)

鄭麗君(左)和潘文忠(右),在國會被藍委要求說出蔣介石對台灣的正面貢獻。(郭晉瑋攝)

總統蔡英文十日出席世界人權日系列活動時提到,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館)即將正式成立,再加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下簡稱《促轉條例》)的通過,「轉型正義的法制基礎愈來愈完備。現在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來到了一個全新的起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沒有《促轉條例》不代表沒有在從事轉型正義工作,一直以來,一個下轄於文化部的四級機關──人權館籌備處背負重責大任。

文化部優先處理轉型正義

趕在十日世界人權日之前,《促轉條例》終於在五日三讀通過,這一年來,蔡政府所推動的轉型正義工程,藍營說是政治清算、政治鬥爭,人權倡議者又嫌速度太慢。

雖然在《促轉條例》協商過程中,蔡英文在臉書上直接回應促轉相關問題。但這一年來,在立法院只要一提到轉型正義,舉凡中正紀念堂轉型、人權館成立,乃至於《促轉條例》後的因應政策,都是由文化部長鄭麗君站在第一線回應。

《促轉條例》通過之後,立法院教文委員會輪值召委陳學聖就把鄭麗君、教育部長潘文忠以及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叫來立法院備詢,逼他們評斷蔣介石的功過,結果碰了鄭麗君一個軟釘子。

陳學聖要求鄭麗君、潘文忠講出蔣家做的三件好事,鄭麗君不願回答,在不斷質問之下,只好回應:「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應該相當多了,應該不需要我文化部長再來重新教育大家。」並直言轉型正義不是功過並陳。

「部長講的話不是我們寫得出來的。」鄭麗君的幕僚私底下表示,這些話都不是寫好的稿子,是她的心底話。陳學聖才在三月時質疑文化部提議中正紀念堂轉型,就是在為政治服務,當時鄭麗君就回應道:「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可以交由社會來討論,我們繼續編列相關預算,以一個『紀念堂』來紀念過去的威權統治者,我認為這才是文化為政治服務。」

打造人權教育的中央廚房

鄭麗君自上任以來,總會參加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追思紀念與世界人權日系列活動。人權館主任陳俊宏的角色在世界人權日當中尤其吃重,也反映了在沒有專責機構的狀況下,文化部甚至是轄下的人權館一肩扛起轉型正義的責任。

文化部並不是預算最多、人力最為充足的部會,而人權館至今的地位還只是個四級機關,預算員額只有十三人。

在還沒正式掛牌之前,文化部就替人權館爭取到四年二十二億的中長程預算,人權館已經完成全台四十五處白色恐怖「不義遺址」的盤點與調查,並著手規畫線上虛擬博物館與建置計畫。

陳俊宏認為現在的人權館就像倉庫,但是他最大的願望是要將人權館打造成人權教育的「中央廚房」,讓有不同需求、不同年齡層的人在這裡獲得學習,有所收穫。

陳俊宏過去擔任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參與過許多民間人權工作。他想召集課綱委員還有公民老師,共同討論十二年國教當中人權教育的模組。他更希望線上虛擬博物館,可以讓各個縣市的人都到不同的不義遺址現場,貼近現場,不只看到加害者與被害者,也可以看到旁觀者在其中的角色。

轉型正義的內涵是要將過去的負債變成現在的資產,陳俊宏說:「我們的課本總是教完二二八事件就跳到美麗島事件,中間發生什麼事情都忽略不談。」接手人權館之後的第一個世界人權日,他就規畫跨世代對談,「這些前輩最開心的,其實是看到下一代能瞭解、能看到,他們就很開心了。」

蔡英文於世界人權日餐會中發表致詞時,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瑤華高舉寫有「給我真相!誰是加害者?」的海報在一旁靜坐,呼籲政府盡速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陳瑤華於事後受訪時提到,蔡英文的致詞著重於和解,可是「究責」也很重要,沒有透過整個體制的改革,只談和解並不是真的轉型。

陳俊宏也認為,轉型正義是一個文化反省運動,透過反省才能去釐清民主的價值,要面對過去的“human wrong”(人犯的錯),才會有現在的“human rights”(人權)。

整體規畫須交法定的促轉會

為了面對“human wrong”,未來人權館轄下除了景美與綠島人權園區之外,還會有個檔案典藏中心,徵集、研究威權時期的政治檔案,並促進檔案公開。陳俊宏期待,人權館未必能成為台灣的史塔西(Stasi),但更多的檔案被揭露將有助於歷史真相的呈現。史塔西是前東德特務組織國安部,它的祕密檔案開放後,成為轉型正義的重要資源。

陳俊宏說:「以台灣轉型正義工程的啟動來看,文化部成為先行者,優先處理了這樣高度政治化、政治敏感的議題;但從國家的高度來看,既然即將成立促轉會,那麼就要由促轉會來做整體的規畫,不可能是由文化部或人權館來做完所有工作。」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