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疫情籠罩下的台美關係與國產新冠疫苗

2021-06-04 06:00

? 人氣

若太寄望於美國的援手,那便是我們天真的一廂情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因此,筆者認為除非美國自己本身的疫情已經得到緩和,否則在此之前,不論是川普還是拜登,對於包括台灣在內,所有其他盟國的疫苗要求,大部分情況下他們都會表現出愛莫能助的態度。

疫苗不應該圖利特定企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與其給人魚不如教會別人釣魚的方法。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我想這個故事有個前提,就是被給予者必須還有拿得起釣竿的力氣才行,儘管台灣目前的狀況雖尚未到病入膏肓、無可救藥的地步,但充其量也不過只是一息尚存。

如果技轉疫苗研發技術算是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與好意,那美國人倒是有提供這個機會給台灣。當初美國國衛院(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握有兩個技術,其中 mRNA 技術給了莫德納(Moderna),另一個棘蛋白技術則給了台灣的高端疫苗。

而就在日前,疾管署在極度爭議下,下了極大額度的訂單給這家公司。旋即引爆全民的怒火並引發在野黨的撻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曾在其著作中大力強調並譴責商人透過尋租活動(rent-seeking)掠奪公有資源進入私人口袋的行為。他說:「頂層賺錢的方式之一,是利用市場和政治的力量圖利自己、犧牲他人,增加自己的所得。」、「利用市場的力量和其他不完美的漏洞,確保政治為他們效力,而不是為更廣大的群眾效力。」以及「政府的慷慨給予部是廉價出讓資源,而是改寫規則,以提升企業的獲利。」

誠如總統記者會所言,有求於人勢必受制於人,因此,若台灣有實力研發並製造出自己的疫苗,筆者絕對是樂觀其成的。

但目前國產疫苗整件事我認為是拿全國人民的健康與台灣抗疫的前途去成就一家企業,人民與政府卻必須承擔極大的道德風險,我認為這未免太不符合比例原則。況且,其牽扯的利益卻如此龐大,又豈是單單炒股如此簡單而已?若把只把爭議聚焦在炒股上,我認為反而模糊了問題的焦點。

如果車用晶片都可以成為國際政治的談判籌碼,若說攸關全世界七十億人身家性命的新冠疫苗完全沒有政治干預,勢必難以杜悠悠之口。

因此,筆者強烈認為,我們的政府有責任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攤在陽光下讓全國人民檢視,並將有疑義處開誠布公,否則不論最後高端疫苗的效力如何,在程序以及道德上終究是一個難以抹滅的污點,使政府威信受損。

*作者任職於科技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