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當前疫情看台灣社會的代表性困境

2021-06-09 05:20

? 人氣

這些疾呼並沒有獲得指揮中心的證實,甚至指揮中心因此與基層醫護隔空就病床數到底夠不夠的問題交火,醫護群體與醫學相關人士義憤填膺,這個交火擴及到疫苗議題,至今仍未停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在這波交火之中,最激烈攻防的不是醫護與政府,而是民進黨與國民黨,雙方都各自帶著自身的政治利益考量,將議題變成政治權力競逐的戰場,民進黨被指控進行認知作戰、國民黨組織支持者到總統府外進行反疫苗運動,醫護形同孤兒,他們對政府提出的專業建議與科學證據支持的質疑,都變成了網路輿論戰攻防的彈藥。在這個過程中醫護代表了誰?又被誰代表?已經看不清,唯一清楚的是疫情依舊嚴峻、壓力依然令人窒息。這群社會最出類拔萃、被考試制度認證的頂尖之頂,面對國家與政治,一個沒有由下至上的民主,人民與真正的權力永遠隔一線,不管是普羅大眾還是專業人士皆然。

四、結語

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也不能只有兩種聲音:一邊嘗試要保住自己的既得政治利益,另一邊處心積慮地在備戰2022、2024,意在奪回政權,中間黨或不能或不肯代表被忽略者的心聲。在理想的民主社會裡,每一個人都應該能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社群,而每個社群都應該要有自己的聲音。在疫情的衝擊下,我們用最痛的方式認識到台灣與理想民主社會的距離,而這段距離的持續存在正是政治代表性缺乏的困境。

本文完稿於六四三十二週年,我認為沒有比今天更適合思考民主自由的日子,台灣之於中國、台灣之於亞洲乃至台灣之於世界的價值,一直都是民主—台灣不是民主自由的發源地,更不是民主哲學的重鎮,但我們的人民對於這個根本不是我們傳統的抽象概念,至今仍然苦苦追求,崇洋媚外的風潮會消退、外力的強加會消失,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民主自由對人有一種基於利己與利他的本質性吸引力,我們切莫忘記是這個基本的動力讓台灣受到重視與珍惜,也切莫讓個動力無意義的消耗。

讓民主之光熄滅的從來都不是大風大雨,而是那緩慢的窒息。

謹致 所有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人們。

*作者為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