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企業重效率具有彈性,NGO深入基層(服務功能強,貼近民心),對於災後重建有非常大的幫助。在推動時,因為每一組織均有其文化及執行方式,政府要具有很好的協調整合能力,以發揮最大的團隊效益。鴻海集團郭台銘就推動永齡農埸產業重建,慈濟、紅十字會、展望會、佛光山等30多家企業、NGO參與。他們都是以企業及NGO組織精神,積極的會同政府往前走,在執行過程難免遇到政府與企業、NGO之間,或他們相互之間會有不同意見,特別是和災民互動,及由媒體加強報導下,產生緊張壓力。重建會告訴所有參與重建相關公務人員,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及愛心,所有的企業及NGO都是來協助政府的(他們不做,政府也是要做),無論如何,都要存著感謝他們的心,並主動拜訪盡力協助他們。
在NGO快速協助政府進行永久屋興建安置災民時,地方政府的建管單位還是以往常管理之高姿態等待民間援建團體來申請及審查,使的NGO團體困擾不堪。經過和災區縣市首長協商,地方政府改採單一窗口及主動服務模式執行,就順暢了。別忘了,安置的災民是他們所服務的縣市民。
莫拉克結合民間力量之救災重建經驗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五年期間,屬國民黨中央執政,而主要災難嚴重之南部地區(包括高雄縣、屏東縣、嘉義縣、台南縣等)之地方政府均屬民進黨執,但是整個災後重建執行過程,中央政府不分藍綠,以「災民優先、重建優先」,中央及地方合作分工,避免爭功諉過,使重建過程順利推展,是面對災難的寶貴經驗。政府除了包括126座橋梁等基礎設施及國土環境保育重建,及災民安置家園重建,災害時及災後長期影響之災民心理、生活及產業重建工作,也須同步及早規劃投入,使災害衝擊降至最低,發揮國家靱性儘速站立起來,減少對國家社會長期損害。
在結合民間力量方面,重建會在和慈濟、紅十字會、世展會、法鼓山、張榮發、長老教會、一貫道等20個NGO組織及企業合作之下,很快速的完成44個永續社區,3605戶永久屋及15所新校園之重建,及相關的生活、社區、文化及災民心理重建。並有鴻海、台積電、中鋼、台達電等31家企業和政府密切合作進行多年的產業重建工作。紅十字總會成立「八八水災服務聯盟」結合146個團體及學者專家協助重建,國立中山大學也邀請高屏地區大專院校成立「八八災區重生聯盟」,動員師生參與重建。政府投入1385億元重建預算,民間及大陸善款254億投入重建工作。
在921大地震及莫拉克颱風災後,台灣的企業及NGO的愛心及救災重建經驗,是靠奔走海內外各國之災區累積而成,所和政府已經形成之防救災及重建管理體系是被外國公認為台灣最珍貴的民間資產,政府應主動積極妥善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