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真不是窮人可以讀的學校!」會讀書卻無法往上爬 不敢奢望出國鍍金
就算有能力升學,「錢」也是一大問題。對於讀研究所一事,張慧慈說:「往上升學對我來說是一件滿高級的事情,意思是對你們家來說,你這個勞動力又要往後延了……我從大學就會打工賺錢回家,上研究所就是要多賺更多錢。」
因為「沒錢」而放棄升學是窮人常有的無奈,再怎麼會唸書,若家裡沒錢也是枉然,張慧慈的母親就是本來成績可上嘉女、最後卻被犧牲掉的一例。
若窮人能得到一些補助,或許教育的入場券可以稍微容易到手一些,但資源分配也是有落差的。張慧慈曾跟軍公教家庭的同學談,高中學費一下子從幾千跳到上萬,家裡吃不消,同學卻困惑:「為什麼?不是1000就好了嗎?」
「這時候我才發現,軍公教補助非常高,榮眷身份讀書跟生活費已經沒有差太多……大家就會想,你看,為什麼那麼窮他們都可以往上爬?是因為他們認真讀書吧?很少人去討論他們東補助、西補助就可以讀書。」張慧慈嘆。
讀清大時,張慧慈很幸運地透過恩師姚人多一封封推薦函得到獎學金,但進台大後難題又來了:「台大清寒獎學金少到找不到,只有一個下午可以辦,而且辦的人很少!那時我就覺得,天啊,台大真不是窮人可以來讀的學校!」
張慧慈直言:「台大在階級劃分更明顯,更直接。」當她努力為生活費拚搏時,同學已紛紛想著要去哪一國讀書,因為交換留學申請者太多,還必須付錢才能申請,一次都是1000元出去。張慧慈不敢奢望到國外鍍金,即便一樣都是台大學生,階級仍赤裸裸地存在,人生起跑點超前的人只會跑得更遠。
「當你們把貧窮歸因在窮人『不努力』的時候,我只要你們想一件事…」
貧窮的最深遠影響,或許就是「視野」。越是升學身邊窮人就越少,大學班上8成女生有學過彈鋼琴,可以輕易講出電影配樂出自蕭邦第幾樂章,或在路邊看到名車也都知道名字,而張慧慈只認得出Honda,「還是因為那是我爸開的貨車」。家境無法讓張慧慈什麼都懂,她只能在人生路上不斷補習。
張慧慈的另一個困境,是「服從」的習慣。曾有老師私下告訴學長,張慧慈雖是個優秀的學生,缺點是「太乖」,不敢提出不同見解。張慧慈對自己這般個性的解讀是「缺乏野心」,但她也直言,「服從」是窮人從小養成的習慣,畢竟父母沒有時間回答那麼多的問題、同儕也說不出來,「出了社會你當然就不敢問、不敢去要這些東西」。
「你能不能要,在你小時候是不自量力的,但出社會會變成一個成功的特質,不這樣做,你就沒辦法成為成功的人喔!」張慧慈說,上大學給她最大的改變就是敢直疑、敢開口要、敢去思考各種不合理,如果沒有透過教育站到不同位子,或許她這輩子也學不會這種思維,更不可能跟「高級的世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