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疫情延燒下系所評鑑的非迫切性

2021-06-11 05:50

? 人氣

諸如此類的高教怪象正在各大學裡熱烈上演中,但是自從台灣疫情延燒以來,幾乎所有新聞媒體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每天的確診人數及其傳播足跡,其他所有與疫情非相關的新聞事件,似乎就像《西線無戰事》一樣地平靜,更不用說平日裡就已經少被關注的教育類新聞了。可是,各位讀者們您知道嗎?光是在過去這一個多月裡,台灣的高等教育就相繼出現了許多重大的議題,但都未見媒體報導。例如:立法院持續動的《重點領域產學條例》,即將把國立大學規劃成一個不受大學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國有財產法、政府採購法等法律管制的產學怪獸;私校諮詢委員會以19比0的票數通過停辦稻江和台觀的停辦申請,就等教育部6月核定後就會執行;更不用提像「中原大學去年2月要一位編制內助理教授『自願離職』,教育部認定違法後,但學校仍持續不給薪長達16個月,造成老師生活陷入困境」這樣的事件,又有誰會注意到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說疫情緊急,所以應該停止一切不需要的人際接觸、停辦一些非必要的活動、勿須關注太多與疫情非相關的新聞消息,那麼筆者自然就能理解「5月12日衛福部宣佈:為讓醫院更安心、全心的投入抗疫工作,並減少人員聚集、降低醫院的負擔,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停止辦理2年,評鑑合格效期亦配合展延。」這則新聞消息中衛福部對醫護單位的善意。如此一來,筆者便自然聯想到:喔,原來醫療評鑑是屬於非必要性的事務活動。但是,不對呀,過去所有的評鑑事務(不論是醫療評鑑或是大學評鑑)總是被形容成是必要的、而且是攸關品質保證的重要事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過去被定位是至關緊要的評鑑活動,在疫情緊急這面照妖放大鏡下,竟原來是一場可有可無、隨時可延期或刪除的事務?

猶記得2016年,筆者曾與南華大學周平教授(目前為高教工會理事長)騎摩托車環島,為的就是台灣的高教與醫療現況,環島過程中透過演講、座談、及與各地民眾探討現行制度的各種弊病,甚至途經台北市時,還在教育部門口舉行了一場記者會,為台灣高等教育診脈而提出「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等7項訴求。言猶在耳,卻發現當初所關心的「醫療與高教」,如今卻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既然醫療評鑑可以停辦,那麼為何高教評鑑卻仍然如火如荼進行呢?難道它比醫療評鑑還迫切緊急?

如果細說起台灣的高等教育評鑑,姑且不論它是否迫切緊到非辦不可的地步,單就其過去十多年來實施後的弊病,又何止一端。從2006到2016年,教育部共進行了兩個週期的大學系所評鑑,但在評鑑過程中各大學卻過度誇大辦學成果與追求快速有效的KPI績效,其結果反而造成教學品質與研究能量的下降。歷經兩次的大學評鑑過後,台灣的大學教育現場早已荒腔走板、亂象叢生,致使2017年2月8日,教育部長潘文忠正式宣布:教育部自今年起停止辦理系所評鑑,回歸由學校依專業發展自行規劃,以真正落實大學自主治理精神,各系所確保教學品質的機制也將融入未來校務評鑑項目之中。顯見,教育部已經意識到,在第一、二週期的系所評鑑過程中,各大學花費大量金錢與氣力應付評鑑,編造出一批又一批的華麗「作文」,可是大學的品質並沒有獲得實質改善、學生的教育資源也沒有更豐富,反倒是大學裡的教職員生變得更忙碌、勞動及學習條件變得更差了。故而教育部明文公告:落實行政減量,讓各大學系所有選擇權,自主決定需不需辦理評鑑,更不希望校方高層執意強迫系所評鑑而引發反彈(參見<謝青龍觀點:借屍還魂的大學系所評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