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通膨「隱形稅」,正讓一代比一代更窮《光天化日搶錢》書摘(3)

2021-06-23 04:50

? 人氣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貨幣的購買力驟降,跌幅驚人。這只不過是多年來通膨的複合效應。此一進程其實十分緩慢,也因此幾乎不會被察覺。你的錢自1914年以來,每年都貶值3%到5%,甚至是在扣除利息之後。你的錢所能買的東西正逐年減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你可能感覺不到,」德意志銀行的吉姆.瑞德(Jim Reid)指出,「不過相對於長期歷史,我們現在是處於通膨時代。」

儘管平均薪資也有所成長,但是幅度不如貨幣購買力的降幅。因此,你的錢每一年都在縮水,其間的差異被債務增加、工時延長、一反過去要維持中產階級生活品質只須一人工作的雙薪家庭,以及減少生育等所掩蓋。由此也形成一種情況,有許多人,尤其是中下階層,身處課稅與通膨的磨盤之下,不斷受到碾壓與延展,每一代都要比上一代貧窮。

中央銀行具有抑制通膨的職責,他們通常都會以提高利率來進行這項工作。但是他們用以顯示通膨的指標──零售物價指數(R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只統計一般日常用品的價格。他們罔顧其他經濟領域的價格,例如房地產價格與金融資產。這也意謂他們可以就此宣布現在是低通膨,進而採行低利率來刺激債務與創造通膨。

倘若2000年代的利率確實反映了貨幣供給的成長情勢,利率水準就會比現在高出一倍,若果真如此,或許就不會發生房市泡沫化了。然而低利率的情況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是變本加厲,利率都調降到接近零的水準,而且還祭出量化寬鬆的手段。由此也顯示出當局面臨金融危機時,對通膨的直覺反應。

現在有不少促使貨幣貶值,進而課徵通膨稅的手段。然而其終極目標幾乎都相同,就是侵蝕債務價值,尤其是政府債務,以及繼續資助政府支出。其結果是將這些錢財的價值──即人民的財富──轉移給國家。「透過通膨不斷發展的過程,」佛拉迪米爾.列寧(Vladimir Lenin)說道,「政府可以隱密且不為人知地沒收其人民財產的重要部分。」

社會中的某些部門事實上會因通膨而獲利。如果你所擁有的資產,或是你所經營的業務獲利於新創造出來的貨幣,例如金融業,或是該業界人士最常居住的紐約與倫敦的房產,你可能會獲利豐富。但是如果你沒有這些資產──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沒有──你就會被拋在後面,財富差距也愈來愈大。通膨最嚴重的時候,通常也是政府支出最大手筆的時候,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政府的支

出大都是為幫助貧苦人家,但卻反而使他們變得更窮。凱因斯曾經指出,「沒有什麼方式會比貨幣貶值更細膩與更有效地顛覆現行的社會基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