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凌翔觀點:無盡的前沿─當政府限縮科學自由

2021-06-24 07:00

? 人氣

這本書就叫做《科學:無盡的前沿》(Science: Endless Frontier)。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Frontier”又可譯為「邊疆」,Bush教授是以美國先民開發西部的拓荒精神,來比擬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毅力與勇氣。差別在於,早年美國先民跨越的邊疆,從新英格蘭十三州出發,一路向西,到了太平洋就是盡頭了,但是科學家探索的邊疆,卻是無盡的(Endless),也就是說,「前」方其實並無邊「沿」。

《Bush報告》最直接明顯的影響是美國1950年成立了「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就是文首提到眾院類似法案要加強功能的主角-模式是:政府撥給經費,由 NSF贊助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生物醫學的研究,則由「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預算來贊助。NIH在近一年多的新冠疫情漫延中,聲名大噪。

當然,美國聯邦政府還有國防部、原子能委員會、農業部都會贊助科技研發經費,往往也是透過大學等研究單位,只是與 NSF相比,目的性較強,譬如國防部轄下的「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冷戰時為了防範美、蘇一旦發生核戰,各大城市間電腦聯繫可能中斷的情況,提出電腦網路計劃,結果演化成今天聯結全球的Internet。目的性強,也不見得是壞事啦,成就又一個軍用科技大大貢獻人類的經典範例。

二戰時的美國政府只支持對政府有用的科學與科學家,Bush教授試圖改變這種政界與科學界的關係,但他也深諳政治運作的邏輯,所以用「基礎科學研究」一詞取代同行建議的「純科學研究」,並且在報告中強調,基礎研究是技術進步的先行者,科學成果應用於實務,意味著創造工作機會、提高工資、社會福祉。這些話,政府愛聽,接受了他建議的模式:政府只出錢,科學家-往往是大學教授或研究機構研究員-的日常管理,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圍,都仍由他們平常工作的單位負責。這種模式,後來也被別的國家所模仿,包括台灣。

上一回,76年前,美國因為戰爭威脅解除了,Bush教授以「無盡的前沿」為科學家爭取到自由研究的空間。這一回,76年後,提案的民主黨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再搬出「無盡的前沿」,卻是要限縮研究科學的自由,改由政府指導項目與經費使用,他的理由是:「掌握技術將左右誰是世界經濟領導者,關乎外交政策及國安未來」

共和黨的共同提案人 Todd Young則說是中國「迫使共和黨不得不把自由市場的意識形態擺到一邊」。紐約時報則發現,USICA法案中選定的科技項目,與中共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高度類似。

有趣!有趣!當美國面臨來自中國的強大競爭壓力,美國竟然與他的競爭對手更像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原刊《觀策站》,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