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思德對BBC中文說,開篇四分之一的虛構部分,就是要挑戰讀者放棄一些先入為主的概念,「換位到中共領導人的腦子裏,想象李克強在某種危機面前的可能反應,或者坐在中南海的汪洋在想什麼。」
為什麼「生米就要煮成熟飯」?
李克強或者汪洋等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外人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是,自從1980年代初以來,中共在經濟層面推動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大幅度、高速轉向,發展成就令全球矚目。
期間,中國內外許多人的願景都是,和其他國家經歷過的轉型一樣,伴隨著經濟的解放、中產的崛起,會為中國帶來政治改革,促使其逐步走向民主和自由。
但事實似乎恰好相反:中國還是中共的中國;平習近平修憲為終身制掃清了障礙。
中共遭遇危機、習近平遭遇挑戰都不是第一次,下一次為什麼「生米會煮成熟飯」?蓋思德認為,在習近平「過度自信」的領導下,中國將和一個新近從「自滿自大」中警醒的美國走上對抗之路,一系列 「內憂外患」把中國推到了巨變的邊緣。
蓋思德對BBC說,「中國面臨的諸多經濟改革問題,只能通過自由化才能有解決方案,」「自由市場必須有相對應的政治體制和上層建築。中共改革只進行了一半,他們在解放了中國人的創業精神之後,最終必須解放中國人。」
他認為,面對中共極權體制給世界秩序帶來的威脅,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世界將團結行動,利用經濟、金融等各種手段,為中國國內有心、有力變革的人創造條件。
為什麼有人「要撼動大船」?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中共高層領導人也是當下體制的受益者,變,又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利益?高層精英缺乏「撼動大船」的意願,一直是「權鬥致變」懷疑論者強調的原因之一。
比如《中國政變》開篇提到的現任總理李克強。事實上,過去一兩年,李克強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靠邊站」。他雖然只有65歲,但他的第二屆也是最後一屆任期餘下不到兩年,離「榮退」已經不遠。
但是蓋思德說,他研究中國發展63年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中國領導人中「大有明智之人」,「他們不傻」。
「正是因為享受到了巨大利益,他們才比其他所有人都更清楚地認識到面前危機的積重難返。在極權體制下的他們,才更能意識到要保護個人的未來和利益,只有通過推動變革和引領民主變革,才最有可能保護自己的財富和權力。」
「一系列長期的體制性危機正是由於極權而形成,而極權體制本身又無法有效地化解危機。中共最高層有領導人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本身也是體制的囚徒,也希望能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