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友近期喜愛用「巨嬰」一詞形容「明明就是成年人了,還總愛吵著要糖吃的人」。不過,我以為,巨嬰這個詞彙其實也可以延伸使用,比方說「總愛對他人行為指指點點,『稍有不合心意』動輒就是訕笑謾罵」,又或是「老愛對他人做的事情比手畫腳,動動他那宛如『諸葛再世』的腦袋,給予『神機妙算』的建議,不予採納便高聲斥責」。前述這些,用巨嬰形容倒也傳神。
台灣隨處可見「道德巨嬰」,或是「價值巨嬰」,前者是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放大檢視他人行為,再予以「指教」。後者是喜歡動不動扯到民主、獨裁,自由、人權等,對於務實議題扯價值,比如接種疫苗這事情,就有人喜歡用「民主疫苗」去指涉出「有疫苗是不民主的」,搭配些前言不搭後語的「民主自由與人權議題」,形塑民主比較高尚的印象,「覺醒青年」(簡稱覺青)大概就是這類人。
巨嬰這個詞,甚至可以延伸成「毫無判斷力」的形容。
或許有人會說按前面的描述,用「魔人」形容更為恰當,不過「魔人」帶著偏執的味道,若是巨嬰:那是稍有不從就表演惱羞成怒給眾人觀賞,「沒有偏執,只有玻璃心」。
國民黨內的巨嬰「超好操控」
台灣處處有巨嬰,國民黨內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面對(自稱)「改革派」,國民黨內巨嬰們可以不分年齡地,暴露其「玻璃心」思維。
最近媒體上經常出現引用不願具名的國民黨人士說法,指控現任黨魁江啟臣跟他所領導的黨中央,如何使國民黨的地方民代或政要「皮皮挫」,大體不離:江啟臣沒有領導權威,民進黨做得很爛,但由於江啟臣的軟弱領導,讓眾人擔心2022年的地方選舉會因此崩盤,順帶酸了江啟臣沒有收攏泛藍基本盤。
而相當巧合的是,這類不具名人士的報導最終總會導向「『特定大老』才具有『力挽狂瀾』,安撫地方派系的『實力』」,有些報導乾脆直接寫道「親朱人士」,擺明告訴讀者:這消息是朱立倫系統放出來的。
先不論這類報導依舊陷在國民黨傳統的「救世主框架」,以及內容真假,媒體根據消息人士的自己判斷或情報撰文,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然而,國民黨內有些巨嬰跟著聞雞起舞,在某些封閉小圈圈,揮舞著外人的報導,質疑相關人等的領導,說大放厥詞或許還「客氣」了些。這也是所謂「不具名消息人士」在放消息給媒體時,最希望看到發生的事情。「最好引起針對現任者的質疑,好讓主子上位。」
國民黨不管過去到現在,誰當黨主席,總有這類巨嬰喜歡拿著外人的報導棒打自家人,至於他自個兒究竟有什麼貢獻或參與過什麼活動,恐怕10根手指頭數得出來。這種人不但無助於提升國民黨支持度,反而可能讓其他人看笑話,認為國民黨就是「內鬥超內行,外鬥超外行」的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