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平輪的「身世背景」,就得再把時間軸往前拉到抗戰時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全中國上下一片盛大歡愉,國家機關百廢待興,輪船招商總局也不例外。招商局是管理全國上下船隻的單位,受命接收所有日方船隻,當時統計約有三千八百五十艘之多,各式船種都有。招商局的專員們將船隻做清理後分配,一部分由管委員會處理,一部分發還給民間企業或者撥給地方機構。
這些船,大多讓民間團體組成的船公司收購接管,當時國內運輸船隻極為匱乏,並非任何船公司都可以輕易收購。抗戰勝利之後,中國原本被日本等國的不平等條約限制的國內航運,成為當時政商兩界有力人士爭相搶收的利益場所。湯恩伯、徐恩曾、杜月笙等高官名流紛紛置辦輪船,上海瞬時出現了許多輪船公司。太平輪所屬的中聯公司,就是由寧波籍商人們合資建立。同樣屬於「寧波幫」的杜月笙,找了當時是招商局總經理的徐學禹。既然都是浙江同鄉,寧波幫的中聯公司股東蔡天鐸,其所經營的太平船塢公司,也就「順利」地在這一波輪船搶購中,得到了太平輪。
太平輪是經歷二次世界大戰(註15)退休下來的二手舊船,最後擁有她的太平船塢公司,竟然是以「廢鐵」的名目買入。太平輪原本只是走內陸河的平底船,整修後竟然被使用在專門來往上海與基隆的外海航線上,法定載客數最高五百零八人,人員與運量卻每每超載。出事的那一趟前往臺灣的航程,硬是擠上了超過一千名的旅客與數不盡的貨物。究竟還有多少未記名在登船名單中的「幽靈旅客」,直到現在也無法解答。
(這是太平輪遭撞後趕來援救的澳大利亞皇家海軍驅逐艦"HMAS Warramunga"號, 她共救起35名生還者/ 取自中國軍艦博物館官網)
被稱為「東方鐵達尼號」的太平輪與真正的鐵達尼號一比較,便可一眼看出她們身為改造輪船與豪華遊輪的絕對差異:
太平輪 |
鐵達尼號 |
|
出廠年份 |
1920年 |
1911年5月31日 |
出廠公司 |
美國Manitowoc船廠 |
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 (Harland and Wolff) |
船身長 |
80米 |
269.06米(882.75英尺) |
船身寬 |
20米 |
28.19米(92.50英尺) |
排水量 |
2,500公噸 |
52,310英噸 |
吃水深 |
7米 |
10.54米(34.58英尺) |
速度 |
服務船速:7節,極速:10節 |
服務船速:21節,極速:23節 |
最後所屬公司 |
太平船塢公司 |
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 |
最後租賃公司 |
中聯公司 |
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 |
法定載客數 |
508人 |
頭等艙329人 二等艙285人 三等艙710人 合計客艙數2,223人 |
航行記錄 |
上海-臺北基隆來回航線 共18趟 |
英國南安普敦-美國紐約 首航 |
失事日期 |
1949年1月27日,晚上11點45分撞上建元輪 1月28日,凌晨12點30分沉沒 |
1912年4月14日,晚上11點40分撞上冰山 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 |
沉船位置 |
東經122.25度 北緯30.37度 (中國舟山群島白節山海域) |
西經50.14度 北緯41.46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