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投資策略」成熱門話題
金融海嘯之後,基金公司痛定思痛,檢討後發現具有「高股息、低波動、高流動性」的股票,雖然較不容易大漲,卻同時具有抗跌的特性。幾乎所有大型基金公司都投入資源,重新思考如何修改被動式的投資策略,將「高股息、低波動、高流動性」等因素,加進被動投資的投資組合模型當中,也就是說,指數型基金不再只是單純根據總市值的權重調整,而會對高股息、或者低波動性、或者高流動性等特性,給予更高的權重,讓整個基金的表現更為穩健,更能夠避開金融海嘯時的整體系統風險。
早期採取「智慧型」操作最有名的成功案例之一,是採取「再平衡」(rebalance)策略的挪威主權基金。這個國家主權基金屬於被動式的基金,但是它堅持對已經出現一定漲幅的股票,機動性地獲利了結,藉著強迫將大漲的股票獲利了結,並且轉入低估下挫的股票,使投資組合回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區,周而復始地「再平衡」,讓挪威主權基金長期獲得超越大盤的表現。
一三年,幾乎所有基金公司都競相投入「智慧型」操作模型,將再平衡、股息、流動性等因素加重或者減低權值,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祕方」,但是大家都宣稱已經發現創新的投資組合操作模型,紛紛為自己的新模型冠上「進階」(Advanced Beta)、另類(Alternative Beta)、或者智慧(Smart Beta)的名稱。而且凡是冠上這些新穎名稱的ETF基金,都能夠獲得投資人額外的關注,智慧型基金規模的成長,超越其他領域…【全文請見<a href="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392-104991】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90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