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心裡響起這些聲音時,很可能是職場不適症的「初期症頭」。 5位新世代以生命故事分享,如何自我調適,恢復「健康」。
症頭1.好不容易有工作,卻發現和理想有落差、與興趣不符,好幻滅……
澳洲「世界最棒工作」前3強謝昕璇:
我大學主修設計,夢想成為設計師,曾經到企業實習,畢業後也進入知名設計公司工作。後來,我的生涯轉了一個彎,到現在擔任保險業務快要2年了。回頭來看,我發現工作不會百分之百是自己喜歡的樣子;選擇喜歡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學會從工作中「找樂趣」,也是一種學習。
我在第一份設計工作裡感受到現實衝擊,曾失去自我創作的空間和熱情,甚至再也不想打開電腦繪圖軟體。後來,我拿出一張紙,仔細思考、寫下對工作的期待。因為熱愛與人接觸,加上從小家裡經濟不好、對理財有所好奇,我轉換跑道成為保險業務,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
保險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領域,最初看著不熟悉的條款、密密麻麻的數字,眼睛都花了。可是因為自己「認定」這份工作,我知道這些辛苦都是必經過程。後來,我逐漸累積專業,每次用這份專業幫助客戶,心裡都好興奮踏實。
現在,我知道自己不會成為設計師,可是我嘗試把這份「興趣」轉變成工作中的樂趣,自己設計獨一無二的卡片、保單封面。誰說不能打破一般人對業務員的刻板印象?在這個領域,我反而可以用設計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找不到符合興趣的工作怎麼辦?我的想法是:可以給自己嘗試的空間,但同時別忘了自問付出多少?學會接受工作中不喜歡的那一面,同時多專注在選擇它的理由,才能嘗盡它的酸甜苦辣。必要時,給自己一個轉彎的機會,也許興趣不一定要當成工作,反而找到更多可能性。
回想我在美國打工和澳洲比賽期間,遇見各式各樣的工作人,我發現:只要「不設限」、而且全心投入,每份工作都可以是「最棒工作」!
症頭2.職場人際超複雜,自己就像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感到真心換絕情……
粉多交友(春樹科技)創辦人謝孟瑋:
我在30歲創業前一直是上班族。因為家裡經濟關係,小學就離開父母住在親戚家,寄人籬下的生活,讓我提早認知「沒有人有義務對自己好」的事實。從18歲半工半讀開始算起,進入職場已經17年,我認為,這同樣是職場人際不變的定律。
很多人問:在職場能不能交朋友?我認為,工作根本的意義在於扮演好份內角色,因此,「事情」本身比「人」來得重要。以我來說,反求諸己、建立自己的個人信譽,是職場人際的第一步。
我曾在一家企業工作10年,還是菜鳥時曾被董事長祕書在電話裡兇了一頓。後來我自製了一張表格,每次打電話給她,一定清楚交代每項資訊,後來,不愉快的事再也沒發生過。回頭看,當我虛心求教、專注把事做好,自然不需被紛紛擾擾的情緒影響,也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