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專家學者也認為政府沒有認真想解決問題。淡大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說:「沒有整體配套,就別說打房。」彭揚凱則表示:「在台灣地產霸權結構仍存在下,說什麼打房要讓房價跌3成,都是打假的。」房仲公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直言:「從沒真正去解決讓年輕人更容易買房的問題,說打房是一場騙局並不為過。」
從手段來看,近來政府直指當前房價太高與房地產稅制漏洞有關,因此開出的打房新藥單,認為唯有積極祭出提高持有稅、交易稅等落實租稅正義,才能有效抑制炒房歪風,簡單來說,就是加稅。
但多數民眾卻對政府獨沽一味的加稅打房政策毫不領情。本刊民調顯示,高達5成2的民眾不願意因為打房被加稅,而在各種打房工具中,加稅受到的支持也僅僅14.8%,顯然民眾並不願多繳稅,反而是有多蓋低價社會住宅(39.6%)與針對炒房投機客打擊就好(36.9%)才是民眾心中有效的打房政策。
假如問題出在房地產稅負過低,在幾次房產稅調整後,應該早見功效,但事實卻非如此。熟悉房地產歷史的李同榮說,過去只有1981年那次,前總統蔣經國把房價打下來與稅有關,不過當時是採取針對持有兩戶以上的民眾,不止房地產的全面性查稅,同時追查資金來源,迫使很多靠地下經濟致富的人快速撤離房市;另外則是要求所有標售國有土地2年內限期限建,否則課徵極高的空地稅。
但其實還沒做,市場就因為對集權政府效率與權威的恐懼,自動潰散。因此台灣經驗來看,房價下跌也幾乎與稅負無關。
租稅正義只是政策包裝
政府收錢補財政黑洞,弱勢族仍望屋興嘆
從國際經驗來看,第一太平戴維斯舉辦的海外置產說明會中,分別介紹紐西蘭、澳洲、美國、英國與日本等5國房市,當中,紐西蘭是最為特殊的地區,包括資本利得稅、印花稅、遺贈稅、土地稅等全都沒有,只針對租金收益有課低額的稅負,是個比台灣稅制簡單許多的國家,但過去十年間,房價漲幅僅僅103%,同時是以每年平均10%穩健走勢發展,並沒有發生台灣十一年多暴衝近3倍的情況。
其餘四個國家,則幾乎都有資本利得稅、持有稅等稅制,不動產稅負也都比台灣重上許多,但這些國家的房價如今都在上漲。國際房地產機構萊坊Knight Frank亞太區總裁Sarah Harding表示,各國不同的稅負標準並不會影響買家意願,實務上,客戶只在乎是否有合理的租金收益率與資產增值空間。因此,民眾放棄不動產低稅負的優勢,是否就能更接近購屋夢?恐怕仍待商榷。
因此政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林左裕說,租稅正義與居住正義本來就是兩回事,除非有專款專用的連結當前提,才能有所幫助,如果沒有完整的住宅政策與配套支持,只是一味拚命落實租稅正義,結果就是「高階資產族群繼續逃稅,中產階級的負擔更重,弱勢族群的購屋夢依然沒辦法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