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歲的人民黨主席莫迪當選為印度總理。他在競選中以「改變」、「創新」、「發展」為號召吸引新一代,更通過社會傳媒與年輕人交流;莫迪承諾印度建高鐵、水電站﹑新城市等,將與中國媲美。
五月十六日,歷時一個多月的印度全國大選落幕,曾有五億九千萬人在九十三萬個站投票的一百七十二萬架電子投票機,從各地空運回全國開票中心開票,結果印度人民黨(BJP)贏得國會二百八十三席(比超半數的二百七十二席多出十一席),恢復三十年前一黨專政的形勢,取代了資歷最老、曾經領導獨立運動、創建印度共和國的國大黨的鶴立雞群地位。國大黨只贏得四十三席,以「反貪」名噪一時、曇花一現的「平民黨」只得四席。
選舉正式成績揭曉後,美國總統奧巴馬打電話給將接任總理的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祝賀,並邀請他訪美。此前白宮釋放出改善美印關係空氣,特別提到簽證問題。這一切使人想起二零零二年莫迪主政的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與穆斯林衝突後,莫迪備受西方國家譴責,美國於二零零五年拒絕發給他入境簽證,現在莫迪當上印度總理,華盛頓急於要捐棄前嫌來和印度發展關係。
印度與中國關係會否因印度變天而改變,也令國際關注。莫迪於二零零七年及二零一一年訪華(中國有個報道說他曾訪華四次),給中國領導人的名片上印有中文,他對中國的發展(尤其是基礎建設)特別感到興趣。BJP內幕人士認為:莫迪執政後,印度將和中國結成更緊密的發展夥伴,但會在邊境出現緊張時態度比國大黨政府強硬。
形容大選後印度「變天」並不誇大。五年來,由國大黨領導的「聯合進步聯盟」(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縮寫為UPA)與由BJP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縮寫為NDA)在印度國會人民院(下議院)中席位的比率是二百六十二對一百五十九(NDA差了一大截)。現在是NDA有三百三十六席,UPA只有五十九席,前者一鳴驚人,後者一敗塗地。國大黨在七個邦一個席位也沒得到,印度首都德里上次大選國大黨贏得全部七個席位,這次全部輸給BJP。許多知名政黨,如「印度大眾社會黨」(BSP)、「印度共產黨」、南印度「德拉維荼進步人民黨」(DMK)都無緣進入本屆國會人民院。
這次大選結果的一個重大啟示是:世人不能再用平常眼光來看印度的發展。意想不到的「莫迪效應」不但使人看到不見經傳的政治新星釋放出的巨大威力,而且顯示出印度「demographic人口結構」的新發展及其對政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