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是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辭世一周年的日子。《李登輝秘錄》中文版7月底在台灣發行,作者河崎真澄(Masumi Kawasaki)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介紹了李登輝的日式思維、個人形象以及他對美日中台關係的看法,並分析了他為何獲得日本人高度評價的原因。
以下是美國之音對河崎真澄的專訪,採訪內容只代表他個人觀點。
日語更能完整傳達李登輝真正的思維與感情
到目前為止,記錄李登輝事跡的書籍都是以中文進行訪談和撰寫的。《李登輝秘錄》則是第一本以日語進行訪談與撰寫的著作,其中包含了許多中文訪談中未曾揭露的史料。本書作者河崎真澄認為,日語更能完整傳達李登輝真正的思維與感情。
李登輝1923年出生於台灣,當時的台灣正處於日本統治下。李登輝自小以台語和日語為母語。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時,22歲的李登輝正在日本京都大學就讀。
河崎真澄表示,在日本殖民時期接受過高水平日本教育的人,如李登輝總統,用日語和普通話表達思想方式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他說:「對於與李登輝同樣以日語為母語,後來入學或是成人以後才真正學習普通話的人來說,他們基本上已經習慣以日語思考、以日語傳達真實的想法,普通話是說場面話用的。他們用日語學習哲學、文學、法律、政治、經濟、理工、醫學等科目,所以思維方式符合日本人的邏輯結構,用日語交談自然容易被日本人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日本的熟悉與信任,他們願意傳達出許多用普通話不見得會透漏的內容。」
河崎真澄說,當李登輝用普通話說話時,會產生很多如同官方說法一般讓人難以理解真意的地方。他認為這些是在台灣白色恐怖時代時養成的習慣,讓李登輝不習慣用普通話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
他說:「白色恐怖時代的台灣,就像是現在的香港一樣,沒有言論自由,大家都害怕講了真話被抓起來,甚至處死。李總統經歷那個年代,加上普通話本來就不是他的母語,那麼以日語和普通話來區別內心的想法和表面的說詞也就很自然了。我發現他說普通話的時候是警戒嚴肅的,說日語的時候就很放鬆愉悅,能夠很自然地吐露心聲。」
1949年至1992年的台灣一般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當時在台灣主政的國民黨政府被指藉由公權力迫害持不同政見者,塑造對己有利的恐怖政治氛圍。
李登輝:我是不是我的我
李登輝曾經用日語說過一句名言 「我是不是我的我」,來表達他個人的核心思想。這一句話,不只是中文世界,就連日本讀者們亦頗感費解。
對此,河崎真澄表示,李登輝熱愛閱讀與研究,幾乎都是以日文原著和日文譯本為主,可以說是透過日文來看世界。對於李登輝來說,用日語說話是最自然、最貼近他真實想法的。自小生活在日語環境中的李登輝,無論是理性邏輯結構,乃至於感性思維,基本上都是日本式的,所以他明顯是在腦子裡自然用日語思考,再翻譯成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