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成功的受害者」?中國防疫「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過一個」

2021-08-07 12:00

? 人氣

8月3日,在被列為高風險區域的江蘇市揚州主城區,一位懷孕36周,預產期在即的孕婦在微博上發出求救信息。因揚州採取「封城」措施,她無法回到主城區待產。這是能被大眾看見的,因為封城可能造成的次生危害風險。但還有很多目前看不見的次生危害尚待浮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金冬雁指,本次南京等地封城的擾民力度較小。封城政策也有所變化,現在比以前靈活,封鎖小區範圍相對比較局限。

政策轉變與官民共識

在本輪疫情爆發之前,中國的官員曾提及過「清零」政策的改變。

今年6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何時從疫情「零容忍」策略轉向較為開放的邊境政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接種率。不過他最後稱,需要就這方面的利弊達成社會和政治共識,才能做出決定。

也許能促成社會大眾和官員們達成共識的,是流行病和病毒學以至於整個科學界的專家和學者的討論與分析。他們希望通過發聲和討論,為官員提供更精凖的防控思路,消除大眾對目前新冠病毒的誤解和認知盲區。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期發聲說,他認為世界如何與病毒共存,各個國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國曾經給出一張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後,我們一定會學習到更多。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發聲稱,與新冠病毒共存不僅必要而且可行,稱要對新冠病毒「脫敏」處理。

陳錚鳴說專家之間有共識,但因為涉及到社會問題,還取決於民眾的態度反應,取決於政府官員的認知。

「成功的受害者」

陳錚鳴認為中國前期抗疫成績做得「太漂亮」,現在一旦出現小範圍感染或者區域性爆發,哪怕在100例感染以下,也能在包括官員、媒體和民眾等各個階層造成一種恐慌。

本輪疫情爆發後,南京祿口機場母公司江蘇東部機場集團董事長馮軍被中共江蘇省委停職,中國媒體稱或其防疫不當有關;江蘇揚州的「零號病人」是一位64歲的南京老人,她因隱瞞行程引發揚州疫情,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被立案偵查和刑事拘留

金冬雁也指出,南京機場最初的陽性病例是在定期篩查中發現,「本來應該是表揚,但現在容易造成很多人有事不會往上報」。

陳錚鳴說:「官員撤職和拘捕不聽話的老百姓就發出非常強烈的信號:不光是零容忍,而且要各級責任到位。但現在面對的是大自然,必須順其自然,必須要學會跟它共存,病毒不隨人的意志轉移。對病毒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假如觀念不轉變,就走進了死胡同。」

陳錚鳴說,中國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一個「成功的受害者」。大家的預期很高,目標是「清零」,希望把防疫做得很漂亮。此外中國和世界存在免疫落差。外界未知中國達成群體免疫還需多長時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