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度高溫午後,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一拐一拐的走進百齡橋下橄欖球場。他所屬的無惑橄欖球隊正和正德國中橄欖球隊對戰。
無惑橄欖球隊平均年齡57歲,對方平均13歲。很少在球場上看到這種「爺孫大戰」,雙方難分難解。
才剛動完後十字韌帶手術後1個月,何飛鵬無法下場。問他心是不是很癢?「光在場邊看,多無聊啊!」他說。
熟知他的人就會知道,這位已經是歐吉桑年紀的人,每週日下午要打橄欖球這件事,早已排入他的行事曆。
週一出現在辦公室時,他常是跛腳。因為,何飛鵬最愛一上場後盡情發洩,用盡全身力量,加速奔馳,使勁肉搏。「那種感覺很過癮,就這麼簡單。」他說。
犧牲自己 才能獲勝
何飛鵬念政大公共行政系時,系際盃比賽缺人,學長找有足球底子的他加入橄欖球隊,他就此陷入。
何飛鵬愛極了這項運動。因為,哪項運動能夠找到29位球友在場上陪你熱鬧?哪項運動是人往前攻、球卻要往後傳,讓你永遠追隨和掩護隊友?答案都是橄欖球。「橄欖球隊的友情結構和其他運動不太一樣,你要勇敢、犧牲自己或被別人撞擊,成就你的團隊。」無惑橄欖球隊隊員吳華星說。
然而,24歲後,何飛鵬漸漸不再碰橄欖球。畢竟,橄欖球賽兩隊上場需30人,出社會後,不容易找到球友。
56歲那年,橄欖球再度來敲門。何飛鵬10多年的老鄰居吳烈澄,是無惑橄欖球隊一員。一次喝酒聊天,吳烈澄提到,下週要去日本打橄欖球,「你不是會打嗎?要不要來?」
32年沒碰橄欖球,他一聽心有點癢猶豫。沒想到隔天,吳烈澄已經請何飛鵬秘書排開行程,搞定日本的機票。
那次,台灣無惑對上日本阪惑隊。打到一半,教練安排何飛鵬上場。第一次飛身Tackle(橄欖球術語,意指擒抱)撲了空。他站起來,第二次再上,終於撂倒對手。
從20歲衝鋒陷陣的小伙子,變成56歲滿頭白髮,但一在球場上奔馳,橄欖球記憶和球感,便一點一滴湧現。回台後,他加入無惑橄欖球隊。
無惑橄欖球隊會和同齡球隊對打,也當國中隊練習靶子,甚至赴大陸與女子國家代表隊班底以球會友。隊員黃良勝說:「年輕時,我們比較在意輸贏,現在在意的是如何打一場好球。出現漂亮的防守或踢球,就已經足夠。」
過去在意輸贏,現在轉換成快樂與健康。太危險的動作不會嘗試,更懂得適可而止,純粹享受運動快感。
儘管橄欖球讓何飛鵬維持最佳體能狀態,但長久打下來,他舊傷累積常隱隱作痛,一去檢查才發現,左腳的後十字韌帶竟然斷了一條。
生活不能沒有橄欖球
醫生說,開刀前得住院3天、拄拐杖3個月,之後還要復健1年。何飛鵬問:「那開刀完還能不能打橄欖球?」「當然不行啊!」醫生答。
何飛鵬心想,無法打球,怎受得了?就先擱置治療。直到今年6月,同是球友的另一家醫院醫生,則建議他動微創手術,承諾2個月讓他復原,並再三保證可以重返球場,他這才心甘情願的答應開刀。
球場外,67歲的隊員張政漢聽話需要戴上助聽器,講話卻中氣十足,他搭著何飛鵬的肩說:「約定好,一起打到80歲,誰都不准送人喔。」
【 更多報導 】
寫完Dear XXX就卡住?這10句專業英文email開場白,超好用!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