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5號「太空魔方」能觀測地震前兆 學者盼10年內研發地震預報

2018-01-24 18:40

? 人氣

中央大學24日召開「福衛五號科學酬載太空魔方」記者會,(左起)太空所講座教授劉正彥、校長周景揚、太空所所長趙吉光會後合影。(蘇仲泓攝)

中央大學24日召開「福衛五號科學酬載太空魔方」記者會,(左起)太空所講座教授劉正彥、校長周景揚、太空所所長趙吉光會後合影。(蘇仲泓攝)

台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福衛5號去年8月25日升空,上面搭載由中央大學研發的「太空魔方」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能接受高精確的電漿參數資料,可發展做為預測地震,去年11月也成功觀測到伊拉克一場大地震的電離層異常前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所所長趙吉光說,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因外表像魔術方塊,而被命名為「太空魔方」,去年10月底完成在軌測試,量測170小時,成功獲取1GB的資料。

20180124-中央大學上午召開「福衛五號科學酬載太空魔方」記者會,現場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等模型。(蘇仲泓攝)
中央大學上午召開「福衛五號科學酬載太空魔方」記者會,現場展出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等模型。(蘇仲泓攝)

可偵測板塊擠壓電流變化 太空魔方有助發展地震預報

太空所講座教授劉正彥指出,地震發生時,由於板塊擠壓,造成電荷分離,電流進而產生電場,並射到電離層,而目前太空魔方可針對離子濃度等進行監測,福衛五號在精準和速度上領先全球。

劉正彥說,去年11月12日伊朗、伊拉克發生芮式規模7.3的地震,福衛五號觀測發現,震前7至9天,該地上空的電離層離子濃度異常增加了約50%。

至於未來能否發展成預測地震,劉正彥坦承,目前只限於資料收集和統計,要如何發展成地震預報,還需進一步研究。劉正彥說,天氣預報花了半世紀,還有很多努力空間,地震預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正彥指出,地震的規模大小、深度均有所不同,加上地震發生前電離層異常現象也並不一致,代表預警還處於研究的階段;不過未來太空魔方量測離子速度、電子溫度功能加入運作可降低誤判,加上配合不斷進步的科技,預期未來10年內,有機會可發展出地震發生機率的預告,讓民眾可提早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杜兆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